[实用新型]测编载静态电子轨道衡无效
申请号: | 93232638.2 | 申请日: | 199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68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02 |
发明(设计)人: | 沈立人;贾顾康;王同瑞;邬宇宁;王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6 | 分类号: | G01G19/06 |
代理公司: | 山东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维斗 |
地址: | 25000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编载 静态 电子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称量铁路车辆的称重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既能测车辆偏载又能进行整车计量的测偏载静态电子轨道衡。
目前,已有的静态电子轨道衡只能对整车进行计量,而对车辆的偏载无法测量。但车辆在运行中却长期存在因偏载或超负荷发生车辆颠履事故,急需要求能对偏载进行测量。然而测量偏载是现有技术中用静态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供一种不仅可对整车重量进行计量,而且可以用静态方式对车辆的偏载进行测量的静态电子轨道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主要由称重台、称重传感器、限位机构、微机等组成的测偏载静态电子轨道衡,其特殊之处是称重台是由在成田字形排列的四个独立的称体组成,在各称体的顶面上装一条位于称体纵向中心线上与称体纵向等长的导轨,在各称体下方至少有内、外侧二对横向限位机构与基础连接,用于限定称体在载荷时的横向位移;在秤体底面纵向中心线上至少有一对纵向限位机构与基础连接,防止因车辆运行冲击力发生的水平位移和热涨冷缩使秤体变化回零受阻而影响计量性能;另在横向相邻两秤体之间至少装有两个轨距保持机构,用于防止两条铁轨间距在长期动态载荷下发生变化,该轨距保持机构是由横向相邻两称体相对侧上的支座之间由一弹性钢板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还有如下具体特点:即所述的横向限位机构2是由固定在基础6上的支座7连接调节拉杆8的一端,另一端则铰接在称体1上的支承座15上。而所述的纵向限位机构3是由纵向拉杆10连接固定在基础6上的底座9,另一端连接固定在称体1底面纵向中心线上的缓冲座11上。另外在每个称体1底面下的四角处各装有一个称重传感器4。称重传感器4的输出经接口电路送给微机进行计算和显示。
由于本方案将称重台分解成四个独立的称体,这四个称体可共同测出整车的重量,而称体各自又是独立的,因此对车辆的左、右侧,前、后端或车辆的某一角的重量偏差均可测得计量数据,并由微机处理显示。本方案中各称体又被横向纵向限位机构和轨距保持机构的限制,可保证车辆在装载过程和移动过程铁路导轨不致偏移和碰撞而影响计量性能。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示著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纵剖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I向放大示意图。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由四个成田字形排列的独立的称体1,组成了测偏载静态电子轨道衡的称重台。在每个称体1的顶面纵向中心线上装有与称体等长的导轨14。在各称体1的下方纵向两端,横向内、外侧对应各装一横向限位机构2与基础6连接。横向限位机构2、有固定在基础6上的支座7与调节拉杆8连接,调节拉杆8的另一端又铰接在固定于称体1上的支承座15上。对称体1承载的横向冲击力而产生的横向位移,可通过调整调节拉杆8消除,保证称体1的横向准确位置。另在称体1的底面纵向中心线上,称体1横向心线两侧各装有一个纵向限位机构3。纵向限位机构3有底座9连接在基础6上,纵向拉杆10的一端固定在底座9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于称体1上的缓冲座11里,并留有一定可调间隙。用以消除车辆移动带来的冲击力产生纵向位移及热涨冷缩秤体1变化使回零受阻的问题。横向相邻两称体1之间靠近称体1纵向两端各装一轨距保持机构5,该轨距保持机构5是在两称体1相对侧的支座12之间用一弹性钢板13连接构成。轨距保持机构5可防止两铁路导轨的轨距因长期承载而发生变化,加载时在两横向相邻秤体1上的垂直压力有区别时,因弹性板13的弹性作用,两秤体1各自的计量性能不会相互影响,保证了计量性能的准确性。另外在每个称体1底面的四角处,各装一个称重传感器4。各称重传感器4的模拟信号输出经接口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输给微机进行处理并显示出车辆的整体重量和偏载的偏差、若超出预置量还可发出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完全实现了用静态方式即可计量整车重量,又可检测车辆偏载。
实施本技术方案所需的技术内容除上述公开以外的其他内容,均为本专业普遍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故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26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锁式防盗井盖
- 下一篇:汽车计价器液晶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