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模连续拉丝机无效
申请号: | 93234025.3 | 申请日: | 199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77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甲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甲荣 |
主分类号: | B21C1/02 | 分类号: | B21C1/02;B21C3/0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子平 |
地址: | 4110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拉丝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线材拉丝加工设备。
已有的拉丝机结构见图1,其结构有机架1,机架上有传动机构2,该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和减速机,电动机轴上的传动轮与减速机输入轴上的传动轮构成传动副,减速机输出轴本文称之输出传动轴,该传动轴上设有拔筒3,机架上相对于传动机构的另一端设有丝模4该丝模与拔筒3对应,被加工的金属线材由另外设置的放线架卸放,穿经丝模,扎结在拔筒3上,传动机构工作时,拔筒转动,牵引线材,线材被加工,实现冷拔,使线材变细,经冷拔变细的金属丝同时储存在拔筒上。该机只设有一个丝模和拔筒,常称之单模式拉丝机。其缺点是在单次冷拉后,不能满足线径变化的需要,正常情况下需将单次冷拉后的线材由拔筒上卸下,重新安装进行再次或多次冷拉,才能达到加工要求。因此,操作麻烦,工效低,劳动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模连续拉丝机,以提高工效,减少操作和减轻劳动强度。
图1 为已有拉丝机结构的主视图,表明机架及其传动机构与丝模的对应关系;图2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图3 为图2的俯视图;图4 为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见图2、图3,在现有拉丝机的基础上,在机架5上至少增设一个丝模11,在输出传动轴7上设置与增设丝模数量相等的拔轮9,与现有拉丝机中已有的传动机构6、丝模10、拔筒8构成多模连续式拉丝机。此外,在机架上设换向轮12、换向轮13,以满足线材走向的需要。线材冷拔的过程是,参见图3,加工的线材经换向轮12穿经第一个丝模10,转绕拔轮9,实现第一次拉丝;经一次拉丝后的线材再经换向轮13穿经第二个丝模11,直至拔筒8上,实现两模或多模式连续拉丝,达到提高工效、减少操作、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
实施例。图4为实施例结构的俯视图。本例在方案结构的基础上,减速机20的输出传动轴14两端伸出,在其一端上设置拔轮15和拔轮16,另一端(即本机的另一侧)设置拔轮17、拔筒18;机架的一侧设丝模21和丝模22,该两丝模并设在同一模块上,机架另一侧设丝模23和丝模24,该两丝模也设在同一模块上,机架两侧的丝模对称,四个丝模分别与拔轮15、拔轮16、拔轮17和拔筒18对应,机架的一侧设换向轮25和换向轮26,机架另一侧设换向轮27和换向轮28,机架两侧的换向轮对称设置,换向轮25与丝模21对应,丝模21与拔轮15对应,换向轮26与丝模22对应,丝模22与拔轮16对应,换向轮27与丝模23对应,丝模23与拔轮17对应,换向轮28与丝模24对应,丝模24与拔筒18对应,机架上设过渡轮19,以满足线材由机架的一侧换向到另一侧。与现有的拉丝机比,在输出传动轴上增加三个拔轮,机架上增设三个丝模,构成四模式连续拉丝机。按拔轮15、拔轮16、拔轮17的先后顺序,后一拔轮直径大于前一拔轮直经20%左右,拔筒18直径为最后一个拔轮(本例为拔轮17)直径的1.2倍左右,所述直径的比值因被加工线材的材质不同而不同,以满足线材在加工过程中因线径变细而伸长的需要。拉丝的过程是,传动机构工作,拔轮和拔筒随之转动,线材经换向轮25、丝模21到拔轮15,实现一次拉丝,再由拔轮15经换向轮26、丝模22到拔轮16,进行第二次拉丝,经两次拉丝后的线材经过渡轮19到机架的另一侧,通过换向轮27,经丝模23到拔轮17实现第三次拉丝,尔后,再经换向轮28、丝模24到拔筒18上,实现第四次拉丝,经四次拉丝的线材储存在该拔筒上。本例在一台减速机的输出传动轴两端分别设置拔轮和拔筒,所述 四个丝模对应设置,每两丝模联体,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通过增设丝模和拔轮,实现多模式连续拉丝,减少装卸操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以四模式结构为例,可提高工效两倍以上。而且在拉丝过程中,每个拔轮相对其后的丝模产生一个反张力,反张力的大小可通过拔轮上转绕的圈数来调整,所产生的反张力有利于线材冷拔成形,提高冷拔效果,还可减少丝模磨损,减小线材表面残留应力,提高线材的机械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甲荣,未经刘甲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40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