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收器溶液混合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34773.8 | 申请日: | 1993-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9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张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剑 |
主分类号: | B25B15/00 | 分类号: | B25B15/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杨中元 |
地址: | 410008***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溶液 混合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溶液装置,具体是指能将吸收器稀、浓溶液混合的调节装置。
目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吸收器的溶液装置,分浓溶液箱和稀溶液箱,两种溶液之间用固定隔板隔开,超过固定隔板的稀溶液大部分与浓溶液混合,其混合量是不可调节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根据机器运行情况,能控制稀、浓溶液混合量的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在稀、浓溶液箱之间加一块活动阀板,阀板中部与一轴固接的连接板固接,阀板上、下部有上、下限位隔板进行定位,轴一端伸向箱体外侧与手轮连接,在箱体的侧板上安装液位观察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承轴座放大侧面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护盖放大侧面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轮正视图及B-B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板正视图及C-C剖面图;
上述图中,1-浓溶液箱,2-浓溶液斗,3-浓溶液出口管,4-加强板筋,5-下限位隔板,6-阀板,7-稀溶液斗,8-稀溶液入口管,9-液位观察镜,10-稀溶液箱,11-上限位隔板,12-护盖,13-箱体,14-轴,15-轴端座,16-承轴座,17-压板,18-手轮,19-轴方头,20-档板、螺钉,21-密封垫圈,22-圆轴孔,23-螺丝孔,24-插梢长孔,25-方轴孔,26-沉头、螺钉孔,27-圆轴孔,28-插梢圆孔,29-连接板;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在箱体(13)内腔的稀、浓溶液隔板处的外侧板上备有能使轴(14)横穿的两个孔,使轴(14)依次穿过箱体(13)左侧板孔和箱内的两块连接板(29),使轴(14)的一端进入轴端座(15)的穴中,轴端座(15)与箱体(13)的侧板固接,轴(14)的另一端部套入承轴座(16)的圆轴孔(22)中,承轴座(16)与箱体(13)的另一侧板固接,将阀板(6)的一面与连接板(29)固接,连接板(29)与轴(14)固定,阀板(6)的长度比箱体(13)的宽度短,使阀板(6)能在箱内随轴(14)转动而转动,将阀板(6)置于垂直于箱底面的状态,以确定上限位隔板(11)和下限位隔板(5)的位置,在阀板(6)上部右侧和下部左侧,分别与箱体(13)固接上限位隔板(11)和下限位隔板(5),使右边稀溶液箱(10)的稀溶液不能自由进入浓溶液箱(1);将压板(17)的圆轴孔(27)套上伸出承轴座(16)的轴(14)上,用沉头螺钉通过沉头螺钉孔(26)与螺丝孔(23),将压板(17)固定在承轴座(16)的端面上;压板(17)的一个相限范围内有两排插梢圆孔(28),每两个相邻的上下插梢圆孔(28)之间的夹角为10.8°;轴(14)的端部的一段轴方头(19),手轮(18)的方轴孔(25)将轴方头(19)套上,使手轮(18)上的插销长孔(24)能依次框入压板(17)上的两排插梢圆孔(28),压板(17)有插梢圆孔(28)在相限内活动,位置一旦确定就用插梢将插销长孔(24)和插梢圆孔(28)锁定;手轮(18)的外圈做成滚花,便于手动操作;将档板(20)用螺钉(20)把手轮(18)固定在轴方头(19)端面上,螺钉(20)拧入轴方头(19)端面的螺孔中;在承轴座(16)的凸起台沿上,置入一密封垫圈(21),最后用护盖(12)的内螺纹与承轴座(16)凸起的外螺纹旋接,压紧密封垫圈(21);为了便于观察液面的高度,分别在稀、浓溶液箱的侧板上安装液位观察镜(9);为了增强箱体(13)的强度,可在箱体(13)侧面与底边固接加强板筋(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液位观察镜(9)观察,如需进行调节,可旋下护盖(12),取下插销,将手轮(18)转动,阀门(6)亦随之开启,当确定某一角度后,用插销将插销长孔(24)和对应的插销圆孔(28)锁定,盖上护盖(12)。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活动阀板(6)的有关结构,使吸收器中的稀溶液能根据需要,由调节装置控制进入到浓溶液箱(1)中,将混合后的稀、浓溶液参与喷淋,因此操作使用方便,能提高机器运行的稳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剑,未经张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47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