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边沉降式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93236114.5 | 申请日: | 199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3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24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冶金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8/18 | 分类号: | B01J8/18;C02F3/1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古绪鹏,颜晓玲 |
地址: | 243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边 沉降 三相 流化床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化学反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流化床反应器。
循环式三相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内存在着剧烈的湍流流动和纵向混合,连续运行时会造成固体载体的不断流失。目前解决方法有两种:
1.让出水进入外部单独设置的沉淀池,沉降后用泥浆泵将沉淀物泵回反应器中。
2.在反应器顶部建一沉淀池,固体载体靠重力返回反应区。见对比文献。
第一种方法不仅需要另建占地面积较大的沉淀池,配备泵和管道系统,操作复杂还容易因固体载体的淤积形成阻塞。第二种方法在顶部设置沉淀池,受表面负荷和湍流运动和限制,所占空间大,使原先已呈塔状的反应器高度加大,重心提高,制作成本高,操作和运行管理不便。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便,制作成本低,固液分离效果好的侧边沉降式三项流化床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在反应器外园型壳体的一侧安置一个固体载体沉降区而实现的,沉降区的上部外侧开孔焊接一个出水管及套管,进气管固定在内园筒上,从上部供气下端与中心线上的曝气头相连。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边沉降式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A-A处剖面图。
图中:1.外园柱型壳体;2.内园筒;3.十字形撑架;4.平板型封头;5.板材;6.出水管;7.套管;8.进气管;9.曝气头;10.狭窄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外园柱体壳体(1)与内园管(2)构成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主体,内园筒(2)安置在十字形撑架(3)上,以保证底部留有足够的空隙,在下部横向开一安装维修孔,配平板型封头(4),外园柱型壳体(1)一侧用板材(5)围出狭窄空隙(10),此即为固体载体的沉降区。该部分上下开口,侧面与外壳焊接,下端开口与安装维修孔贯通。沉降区上部侧向开孔焊接一出水管(6),出水管(6)下端点焊一根套管(7),套管直径略大于出水管,两端敞开。进气管(8)固定在内园筒(2)壁上,下端与中心线上的曝气头(9)相连,运行时由上端送入压缩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沉降与反应器合为一体,固体靠重力作用自动返回循环。外围狭缝沉降区制作方便,占空间小,整体重心低,沉降区内随出水的上升流动有效地消除了湍流运行的影响,使固体载体处在准静态沉降。加上上升流发展中的二次流动和趋壁效应,并配合叠套的出水管口,固体载体不易流失。狭缝沉降区垂直设置,下接较大的安装维修孔,不易阻塞。由于顶部不再有遮挡,本反应器的进气管从上部供气,进气管固定在内筒上同期制作,与外壳体间没有联系,不需固定和密封防漏,使制作安装和维护都大大地简化,分离效果好。尤其适用于生物化学法处理工业和城市废水。
附对比文献:Environmental Technology,Vol.13 PP101-103
Publications Dirision Selper Ltd.19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冶金学院,未经华东冶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6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