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抛射式救生浮具无效
申请号: | 93236173.0 | 申请日: | 199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4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15 |
发明(设计)人: | 方同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同安 |
主分类号: | B63C9/08 | 分类号: | B63C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射 救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器材,特别是一种用于水上救援的抛射式救生浮具。
目前在国际或国内的船支上配备的救生圈,一般是设置在船仓里专用储贮柜内,或挂在船弦上,当船支遇险有不幸者落水时,都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落水者往往来不及使用船支上配备的救生圈,在海浪或水流的冲击下,很快冲走而离船支很远。
在此情况下,需由船上人员或专门的救援船支向落水者投掷救生圈,人力只能将救生圈投至20米左右,由于船支离落水者距离远,又不能直接开向落水者,故无法将救生圈投至落水者身边,从而不能达到救生目的而发生悲剧。即使落水者获得救生圈,也会随海浪或水流远离船支,使救援工作难度加大,若救援不及时,将造成落水者遇难或因寒冷和饥饿而死亡。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效率高及使用方便的抛射式救生浮具。
本实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发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浮具13和包含气体发生器12在内的抛射器和绳索15组成。抛射器由枪管1,连接体11以及击发机构组成。上述气体发生器12,设在枪管1的末梢内,连接体11的一端与枪管1相连,连接体11的另一端与击发机构相连,连接体11内设轴向阶梯通孔17,击发机构由击针3、撞针4和击发器组成。击针3,设在连接体11的阶梯通孔17内,击针尖插在该孔的小孔内,且与气体发生器12相邻。击针3的尾部与撞针4的头相抵。
上述击发器可选用旋转击发装置,它是由铀体6及螺放筒7和转筒9所组成的击发装置。在轴体6上设有周向槽21,在轴体6的末端设有轴向通道19,在螺旋筒7的后段设有轴向直槽22,其末端的端面是以轴心为对称且始于直槽,以螺旋线上升的两个螺旋面。上述螺旋筒7套在轴体6的周向槽21内。当旋转击发器时,撞针便会在弹力作用下撞击击针,将套在枪管1上的浮具13抛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①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浮具套在枪管上,并在气体发生器释放出的高压气体作用下沿枪管所指的方向抛出,使用不同规格的气体发生器,浮具可以获得不同的能量,其范围在2560~5600J。故浮具抛射距离为60~120米。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定向准确,救生率高的优点。
②本实用新型抛射器击发机构中的击针,用长细比适当的击针和撞针来代替,故便于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正品率,同时能缩短整个抛射器的长度,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且便于携带和操作使用。
③保险机构是采用保险弹簧回位的保险方式,击针平时始终处于收缩状态,所以气体发生器装入抛射器中其底部不与击针接触,只有在撞针冲击击针时才压缩保险弹簧,使击针尖突出连接体的阶梯通孔,打击气体发生器底部而击发,等完成击发动作后,保险弹簧伸张,使击针又处于保险位置。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在连接体上装有一个可拆卸的握把,使用时握把可置于上方或下方,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具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A剖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作一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带气体发生器12的抛射器,浮具13及绳索15组成。抛射器由枪管1,连接体11和击发机构组成。气体发生器12,由底火,外壳及速燃火药构成。绳索15按特定方式置于绳索盒16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同安,未经方同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61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独轮自行车
- 下一篇:灌注水下混凝土用插入式导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