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涡式混合器无效
申请号: | 93236351.2 | 申请日: | 199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9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9 |
发明(设计)人: | 冯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良荣 |
主分类号: | B01F3/12 | 分类号: | B01F3/12;C02F1/52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淑贤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涡 混合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给水处理领域中一种使浑水与混凝剂充分混合管式混合器。
混合器是自来水厂将其装在沉淀池前端的浑水管道中用于进一步混合浑水和混凝剂的一种装置。目前国内现有的管式混合器有文式管式混合器、孔板式混合器、扩散混合器、静态混合器等。文式管式混合器和孔板式混合器是利用混合器管路截面的变化,使加混凝剂的浑水通过混合器时其通流截面发生变化,使水流发生湍流,从而使浑水与混凝剂进一步混合,这类混合器其混合效果较差。扩散混合器是在管路设置一阻流物,使水流发生湍流从而进一步混合浑水与混凝剂,这种混合器的混合效果也不佳。而静态混合器是在一段较长的管路内设置交错的分流板,这种混合器其混合效果虽较好,但其水头损失较大,同时由于管内分流板交错设置,管路流道表面难以涂抹防腐材料,故耐腐蚀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率高,水头损失小,防腐性能好的旋涡式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渐缩管(1)和扩散管(7)两小端之间接一旋涡导流管(6),在旋涡导流管(6)内固设一由桨叶(11)和轮毂(12)组成的轮桨,桨叶(11)的叶面朝向渐缩管(1),轮毂(12)的两端各设有一导流帽(10),在渐缩管(1)上贯穿有1-3根加药管(2),加药管(2)的管壁上开有数十个喷射孔(3),在扩散管(7)大端的管口固设有交叉的挡栅(9)。
使用时,将本旋涡式混合器接在沉淀池前5-15米的浑水管道上,浑水自浑水管流入渐缩管后与加药管中喷射出的混凝剂混合,随着渐缩管截面的变小,水流的流速增大,随后载有混凝剂的水体沿导流帽和管壁进入旋涡导流管内,通过旋涡导流管内桨叶叶面的诱导,迫使水流产生圆周速度,水流通过轮桨进入扩散管后形成紊流及旋涡,从而使混凝剂进一步均匀扩散,当水流旋转流动到扩散管的出口处时与固定的挡栅相碰,加剧了紊动撞击效应,使混合更为充分,然后均布混凝剂的水体带着残余的涡流。经过渡管进入沉淀池内。经过本混合器的混合可使浑水与混凝剂较充分地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结构简单、混合效果好、加工安装方便及防腐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旋涡导流部分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Ⅰ-Ⅰ剖面展开图;
图5为图2的Ⅱ-Ⅱ剖面展开图;
图6为图2的Ⅲ-Ⅲ剖面展开图;
图7为图2的Ⅳ-Ⅳ剖面展开图;
图8为图2的Ⅴ-Ⅴ剖面展开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渐缩管(1)和扩散管(7)为两截圆台状的管路,将旋涡导流管(6)与由桨叶(11)和轮毂(12)组成的轮桨制成一体,两导流帽(10)通过螺栓(8)固定在轮毂(12)的两端,导流帽(10)导流部分的表面采用椭圆抛物面。旋涡导流管(6)通过螺栓(4)与渐缩管(1)和扩散管(7)的两小端相接,且使桨叶(11)的叶面朝向渐缩管(1),桨叶(11)的形状采用NACA66翼型,桨叶(11)的叶数取8叶,在渐缩管(1)的中部贯穿一加药管(2),在加药管(2)的管壁上开有30-40个喷射孔,在扩散管(7)的出口处固设一十字交叉的挡栅(9)。在本旋涡式混合器的流道表面进行环氧树脂三度防腐处理,以增强其防腐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良荣,未经冯良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6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清理车底粘结物的矿车
- 下一篇:假牙齿清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