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式逆流渗漉浸出罐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37130.2 | 申请日: | 1993-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76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履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履祥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孙鸥 |
地址: | 212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式 逆流 浸出 组装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对天然产物,尤其对中药材中有效成份进行渗漉浸出的装置。
中药制药厂普遍使用的是多能式浸出罐,由于药材在溶剂中呈静置状态,没有浓度差,药材中有效成份难以通过渗 透 扩散到溶剂中,其有效成份的收率不到50%,甚至更低;有些中药制药厂只有增加溶剂量多次煎煮,或将煎过的浸出液再用泵强制循环抽入原罐中进一步煎煮,产生“混返”现象,采用这种方法,其设备体积大,增加能源和动力消耗,成本增加。
目前,已有一些厂家采用斜卧式筒体,但由于行程短、筛板堵塞而无法投入实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陷,采用多个斜卧式筒体串接,增加行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螺旋式逆流渗漉浸出罐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筒体上部由高至低有溶剂进口、二次蒸汽进口、投料进口,溶剂进口连接高位计量罐,筒体处于高端的下部连接输料管,下部外侧紧贴夹套加热器,筒体内轴向位置上的螺旋推进板与筒体低端外侧的转动轴盘连接,主要特征是第一个筒体投料进口接投料器,其输料管接后一个筒体的投料进口,后一个筒体的输料管接再后一个筒体的投料进口,依次类推,从高至低,直至最后一个筒体的输料管接湿渣罐,后一个筒体的低位贮罐经输液泵与前一个筒体的高位计量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斜卧式筒体串接组合,行程长,浸出率高,中药材浪费少,节省能源、体积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
如图1所示,6个斜卧式筒体6从高至低,从右至左首尾排列。第1个斜卧式筒体6的投料进口21接投料器3,第2个斜卧式筒体6的投料进口21接第一个斜卧式筒体6的输料管8,………,依次类推,最后一个斜卧式筒体6的输料管8接湿渣罐15,集中一定数量后落入下旋式离心机16中,溶液离心后可回收;每个筒体6均倾斜一定的角度,便于液体流动和冷凝水排出筒体6内焊接在转轴上的多孔阿基米德螺旋推进板4和不积料的平行筛板2,被转动轴盘1带动,使药料翻滚着被逐次推向前,螺旋推进板4上的小孔可使溶液从小孔中不断渗 漉,加速药料浸出过程。前一筒体6内的药料被推到输料管8进入下一个筒体6内,继续进行与前一个筒体6内一样的过程,每一个筒体6的浸出液通过出液口23至低位贮罐18(除第一个筒体6除外)当积到一定量时,液面计17启动输液泵19,将其泵送至前一个筒体6的高位计量罐7,直至所有浸出液都被送至第一个筒体6下部的总贮罐20中,待积到一定量后泵送至下一道工序。斜卧式筒体6上的溶剂进口22与高位计量罐7连接,溶剂在筒体6内,由高向低倾斜流动,充分与中药材接触,夹套加热器5对筒体6进行加热。形成浸出液与药渣走向完全相反的连续渗漉浸出,使每份溶剂多次使用,药料多次反复浸出,大大降低溶剂用量、缩小设备体积和使药料中有效成份浸出收率高达90%以上,二次蒸汽进口24将各筒体6内的部分蒸汽循环使用,节省能源,另一部分蒸汽进入冷凝器11。
本罐组各筒体6排列的二次蒸汽管9与冷凝器11、冷却器12、汽液分离器14、油水分离器13等连接。
由本罐组得到的浸出液通过管道过滤器20进入下一道蒸发操作工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履祥,未经赵履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71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功能康复治疗仪
- 下一篇: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