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保健给药带无效
申请号: | 93237810.2 | 申请日: | 1993-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37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剑秋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3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鼻给药器具,特别涉及鼻吸入给药和穴位敷贴两用的带状器具。
众所周知,过敏性鼻炎及慢性副鼻炎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原因有体质因素和空气的污染等,主要与病菌和过敏源有关。近来调查资料表明,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情顽固,治疗期长,严重威协着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的学习、工作。
综观当今中西医治疗鼻炎和慢性副鼻炎的防治方法,大致有内服打针,鼻滴、塞给药和针灸治疗三种,均具有一定疗效,但终究由于鼻腔构造和病灶部位的特殊,目前的治疗保健方法或是因有副作用(如内服药对胃有刺激)或是因疗程长、疗效不满意(如抗生素内服或注射),或是因就医不方便(如针刺迎香穴、浸膏鼻塞),或是因费用昂贵(如注射法脱敏)等原因,而存在着防治效果不明显和病人不愿意接受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实现穴位给药刺激治疗,又能实现鼻吸入法给药治疗的使用方便的两用给药器具,以期两种给药方法协同作用,提高疗效,赢得病人的欢迎。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由基材和胶粘层复合组成一多边形扁平带,在其一侧腰部设有凹口。
凹口的形状与人的鼻翼外形相吻合。而凹口相对应的另一侧,则与人口上唇外形相吻合。
而两端端部呈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在基材外侧正面(使用状态下)喷涂上具有抗过敏的、杀菌的、消毒空气的、收缩血管等作用的药物,而在胶粘层的外侧反面(使用状态下)的两端喷涂上起穴位贴敷作用药物,在治疗时把本实用新型的胶粘层粘贴在鼻下即可。这时,两端喷涂上起穴位贴敷作用药物的部位,刚好贴粘在左右两个迎香穴上,替代针灸迎香穴的作用。而基材正面则暴露在外,由于喷涂在上的药物缓慢释放和逐渐挥发,而随鼻道吸入的空气而进入鼻腔。药物的吸入和穴位敷贴,两者协同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较低,使用方便可靠、使用效果好、病员易于接受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形状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形状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形状的正面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形状的反面图
参见附图1、2、3、4、5,本实用新型是由基材(1)和胶粘层(2)复合组成的多边形扁平带,在其一侧腰部设有凹口(3),且所说的凹口(3)的形状与人的鼻翼外形相吻合,而其另一侧的形状则与人口上唇外形相吻合,两端端部(4)呈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将具有抗过敏的、杀菌的、消毒空气的、收缩血管等作用的药物(甲),和起穴位贴敷作用的药物(乙)分别包装,待等治疗给药前,再将甲药物喷涂或滴注在基材(1)的正面(使用状态下),而把乙药物喷涂或滴注在胶粘层(2)的反面(供用状态下)的两端部N处,然后粘贴在鼻翼下面嘴唇的上部。且使N处对准贴敷在左右两个迎香穴上即可。
另一种是在卫生材料厂大批生产。可将基材(1)和胶粘层(2)复合制成布匹状,同时,在基材的正面喷涂上上面所说的药物甲,随即冲剪成如附图4的形状,然后翻身在胶粘层(2)两端的N处喷涂上乙药物,再密封包装出厂供病人使用。
以上所说的甲药物和乙药物,可以是纯中药复方的提取物,而乙药物也可以是纯中药复方的原生药,经粉粹后制作成丸子待用。
而基材(1)为帆布或纸或海绵,胶粘层(2)为防皮肤过敏的橡胶粘结层。
本实用新型经常州市中医院一年多来43个病例试用,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剑秋,未经徐剑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7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