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寻物、守护器无效
申请号: | 93238080.8 | 申请日: | 1993-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25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05 |
发明(设计)人: | 钱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卫东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肖凌 |
地址: | 610015***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守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特别是一种依靠电磁波发射和接收在近距离内寻物的小型电子装置。
现有最近似的同类电子设备的守护器由发讯和收讯两部分构成,发讯部分配有电源,安装于预定物品上,不断发射电磁波,收讯部分由变频、中放、检波、直放、压控音频荡及扬声器构成。当收讯部分不停地接收到预定物品上的发讯部分发出的电磁波时,扬声器不发声,而一旦收、发讯两部分之间的距离拉开到一定限度后扬声器发声,向主人报警。发讯部分为一射频振荡器,因配有电源,故体积较大,使用时间受电池容量限制,且更换电池麻烦,使该类电子设备的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子寻物、守护器,应答部分不需用电源,使其体积很小,从而可以附着于被寻物体上,同时免去更换电池的麻烦和不便。
本实用新型由分离的询问器和应答器构成,询问器分为询问信号发出单元,应答信号接收单元和应答信号分析处理单元;应答器分为询问信号接收单元和应答信号发回单元,其特征是询问信号发出单元为一带发射天线的射频振荡器,应答信号接收单元由顺序连接的高放、混频、中放、检波电路构成,高放电路接有一接收天线,应答信号分析处理单元由直流放大电路和压控音频振荡器构成,检波信号送入直流放大电路,直流放大输出信号送入压控音频振荡器,压控音频振荡器与扬声器和发光器件相连;询问信号接收单元为一无源电路,由顺序连接的谐振电路,整流滤波电路构成,应答信号发回单元由射频振荡器构成,谐振电路与一接收天线相连,射频振荡器与一发射天线相连。询问器掌握在使用者手中,当寻找预定物品时,其询问信号发出单元的射频振荡器发出询问信号f1,附着于被寻物品上的应答器对接收到的询问信号产生谐振,并经整流、滤波后向应答器中射频振荡器提供工作电源,由射频振荡器经发射天线将应答信号f2发送出去。询问器中的应答信号接收单元收到应答信号后经高放、混频、中放、检波、直放和音频振荡电路后通过扬声器发出音响。寻物者根据音响强弱及应答信号分析处理单元上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强度可判断被寻物品的远近。
本电子寻物、守护器还可以在直流放大器和音频振荡器之间连接一反相器和选择开关,即可作为外出时随身携带箱包等物品的守护设备用。
为了使应答器体积尽可能小,不受电池体积和寿命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将其设计为无源电路,利用询问信号作为自身的工作电源,从而大大缩小了体积,避免了受电池体积局限而造成的体积大、需经常更换电池的缺陷,实现有问才答,不问不答,无信号不工作的状态,使产品具有小巧,实用,方便的突出优点。除作寻找、守护预定物品外,若将电路稍加改动,如将应答信号接收单元中的检波电路改为鉴频电路、将应答信号分析处理单元中的直流放大器和音频振荡器改为音频放大器,并在应答器中增加能影响射频振荡器振荡参数的电子器件,如将C36或C37换成电容式话筒,则本实用新型即成为一种不带电源的微型侦听装置。同理,还可以衍生出可用于遥测遥感方面的电子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电子寻物、守护器电原理框图
图2询问器电路图
图3应答器电路图Ⅰ
图4应答器电路图Ⅱ
图5实际使用示意图。
询问信号发出单元是一个射频振荡器,由BG1、BG2构成自激推挽式振荡电路。
应答接收单元包含了高放、混频、中放、检波四部分,图2给出了一个比较通用的接收机线路,BG3构成本振、BG4为高放,BG5混频、BG6、BG7构成中放,D1构成检波电路。
应答信号分析处理单元是由直流放大器与压控音频振荡器组合而成。BG3、BG9、BG10组成直流放大器,BG10、BG11、BG12组成压控振荡器。
询问信号接收单元由谐振回路、整流滤波电路组成,L3与C33谐振于询问信号频率f1,接收到足够强的询问电磁波信号时,经D4、D5全波整流后向C34充电(同时起滤波作用),C34相当于一个电池,向BG13等元件构成的射频振荡器供电,射频振荡器产生并发射出频率由晶体JT稳定的应答电磁波f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卫东,未经钱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8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