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磨可变电阻型器件无效
申请号: | 93238126.X | 申请日: | 199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7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正炳 |
主分类号: | H01C10/30 | 分类号: | H01C10/3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濮家蔚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可变 电阻 器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电阻值可随意调节的电阻型器件,如可变电阻器,电位器等。
常用的绕组式或电阻膜层式的可变电阻器或电位器等可变电阻型器件,其结构通常是在至少联接有一个电极接线端的电阻层表面设置有能始终与该表面保持电接触并且还可沿其表面往复运动的滑动电极的形式。由于滑动摩擦的磨损大,膜层式的电阻层表面常会因此产生摩擦沟痕造成接触不良,对于绕组式电阻器还会因电阻丝被磨断使绕组散落而报废。为解决此问题,中国专利87204084、87214819.X等许多文献都介绍了以滚动摩擦电极代替传统的滑动摩擦电极的方式,但其仅仅减慢磨损速度,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磨损问题。中国专利89212376.1介绍了一种不与电阻层直接发生摩擦的电位器,其结构主要为在绝缘基板上沿电阻层位置设置有一系列小孔,孔中固定有正面涂有电阻层的金属片,活动电极在绝缘基板反面沿穿出小孔的金属片往复滑动。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加工制造的难度大,不易使每个小孔中的金属片都保持牢固地固定和保持与活动电极都有稳定的良好接触,而且由于电阻层、绝缘板及金属片间膨胀系数悬殊,其交界处的电阻层易发生断裂,因此将严重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结构简单,又能保证稳定的使用效果的耐磨可变电阻型器件。
本实用新型可变电阻型器件为了实现不与电阻层表面直接发生摩擦,采取的措施是不改变现有可变电阻器或电位器等器件的基本结构,仅在通常与电阻层表面保持电接触并可沿其表面滑动的滑动部件间设置一层导电弹性材料层,如最常用的导电金属弹性片或条均可。滑动部件只在此导电弹性材料层表面滑动并通过压触该材料层而实现与电阻层表面保持电接触。为此,该弹性材料层的形状、长度等均应与滑动部件沿电阻层表面滑动运动的范围相适应。另一方面,在滑动部件运动方向上的前后两方中,至少其中一方的该导电弹性材料层部分应为在其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可保持翘离电阻层表面状态的弹性自由部分,此部分的电阻层表面因未与导电弹性材料层接触,便与滑动部件无电性联接关系,为有效电阻部分。按通常使用方式使滑动部件沿导电弹性材料层往复滑动,同样改变的是经该材料层使滑动部件与电阻层表面接触的位置,达到改变和调节有效电阻值的目的。其中当位于滑动部件运动方向前后两方的导电弹性材料层中只有一方为弹性自由部分时,即属于通常的可变电阻器;当两方均为弹性自由部分时,即与通常的电位器相同。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式、使用方法和效果均与现有的同类器件相似,并且结构十分简单,易于制造,磨损后也易于修理和更换,同时无论是绕组式还是膜层式的电阻层均可适用。由于滑动部件对导电弹性材料层的触压力并不大,并且完全不存在与其翻翘弹性力相反方向的强制性运动,所以其背离电阻层表面的翻翘弹性力是可以长久保持的。
以下用附图所示的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仅限于下述实例。
图1耐磨可变电阻器的结构形式
图2耐磨电位器的结构形式
图3图2的A-A图
图1为一种可变电阻器,在其电阻层2的一端有电极接线端6,电阻层2的另一端与导电弹簧片1的一端联接并被固定于基座4上,导电弹簧片1的此端并与电极接线端5联接。导电弹簧片1的另一端游离,且其位于可沿此导电弹簧片滑动并使导电弹簧片1与电阻层2表面始终保持电接触的滑动键3的前方部分为靠弹性力而保持翘离电阻层2表面的弹性自由部分8。为防止导电弹簧片1发生随意的侧向偏离,其两侧可有适当的限位结构。其中的电阻层2可以为电阻膜或绕组式电阻。
图2和图3为一种滑动式电位器,其结构与图1的可变电阻器相仿,不同点仅在于电阻层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电极接线端6和9,导电弹簧片1的两端均游离,且位于滑动键3前后的导电弹簧片均为可保持翘离电阻层2表面的弹性自由部分8,滑动键3另联接有一电极接线端7。本例结构对于旋转式或直线滑动式电位器均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正炳,未经李正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81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