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38405.6 | 申请日: | 199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87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仁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蓄电池参数测试装置,主要由流通路、检测显示部分、控制部分和保护支路等几部分组成。
镉镍蓄电池的电压曲线平直,难于从其端电压确定荷电情况,也不能象铅酸蓄电池那样,通过电液的比重来判断其荷电情况。在CN89102079.9中公开了西德哈布拉公司一种检测镉镍蓄电池状态的方法,其方法是:在对镉镍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插入短时间的放电阶段,以测定其内阻,从而得知荷电状态等信息。此方案实施起来比较复杂,难于推广,也不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实用,能够准确检测镉镍蓄电池及各种蓄电池的容量等参数,尤其是能在不断电的情况下,直接检测处于备用状态的蓄电池组的荷电状态或蓄电能力的装置。
本蓄电池检测装置,主要由电流通路、检测显示部分、控制部分和保护支路等几部分组成。检测时用导线将装置连接于某蓄电池的两极。其检测方式的特征在于:1.蓄电池先通过放电支路放电,在完成电量检测后,再对蓄电池充电,使其恢复原有容量或充满。或是使蓄电池瞬时放电,根据其端电压的变化,检测其内阻及定性地了解其荷电情况。2.能在不影响电池组备用状态的情况下,直接抽查某蓄电池来了解蓄电池组的荷电情况,或检出失效电池。3.在检测过程中,电网可能突然停电,备用蓄电池组将向负载供电,该装置特有的保护支路能够防止被测蓄电池因过放电而损坏,又不会断电,使检测在绝对安全可靠的情况下进行。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1.其电流通路由放电支路2和充电支路3构成。2.有一由整流二极管或整流二极管和辅助蓄电池构成的保护支路1。3.放电支路2可以由电阻、检流元件及开关元件等组成,也可以由电阻、半导体晶体管等组成。充电支路3可由直流电源、电阻和或半导体晶体管及开关元件等组成。如图1(a)。通过对电流信号的检测,转换成相应的电量值加以显示。电流信号由分流器、电阻、直流互感器等检流元件得到。电量转换可以有多种方式,如通过电子线路对电流信号积分或通过微机的积分程序等方式实现。工作时,控制部分5根据被测蓄电池的状态,如电压、温度变化等物理信号或根据需要,控制充、放电过程,使充、放电支路2、3接通或关断。检测显示4和控制部分5的功能也可由微机一并完成。保护支路1则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以及辅助蓄电池提供电势V(E2),保证被测蓄电池端电压不低于-V(D)或V(E2)-V(D),V(D)为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在对蓄电池组中的某电池进行抽查时,由于该装置仅跨接在某蓄电池的两端进行充、放电,故对由多个蓄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几乎没有影响。因有保护支路1,故可利用该装置跨接在被检出的失效蓄电池的两侧,将其直接从蓄电池阻中拆除和更换,而不会出现断电的危险。当需要测定蓄电池的蓄电能力时,则先将其充满后,再测出容量。由于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输出容量/充入容量,故可利用该装置测得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由恒流放电支路2、电压取样部分6、差值运算部分7、显示部分8等组成。如图1(b)。蓄电池荷电量与内阻Ri有关,而Ri=ΔU/I,由于采用恒流放电,I为定值,故可方便地通过对蓄电池的室载电压与负载电压的差值Δu的检测,对容量加以估计。检测时,分别对其空载电压和通过电流后的端电压取样,作减法运算,并将结果显示。可利用微机对电压信号经A/D转换后贮存并运算,也可利用电压取样保持电路和差值放大电路求得Δu。并可算出内阻Ri。此检测可瞬间完成。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蓄电池检测装置的原理框图。图1(a)中,1为保护支路,2为放电支路,3为充电支路,4为检测显示部分。图1(b)中,2为恒流放电支路,6为电压检测部分,7为电压差值运算部分,8为显示部分。
图2、图3为本蓄电池检测装置的两实施例原理图。
下面结合两个实施例对该蓄电池检测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仁,未经李宏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8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