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性电缆直连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3238619.9 | 申请日: | 1993-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16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涪江机器厂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小朴,郭水英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性 电缆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型电连接器,特别是共用天线、电缆电视、卫星通讯等兼容系统中硬性电缆与机柜(箱、干线站、分支分配、印制板等)直连连接器。
现用于共用天线、电缆电视、卫星通讯等兼容系统中硬性电缆与机柜(箱、干线站、分支分配、印制板等)插接一般为针型连接器,如奥盖特通讯公司生产的“匹配器(EI412)”。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外导体5,锁紧螺套4,定位螺母3,固定在外导体5轴心前端的插针1,插针1在外导体5通孔部份有插入电缆芯的插孔,插孔内固定一沿插针轴向有开槽的弹性螺套14,定位螺母3内有一定位板15,定位板15中心固定一套筒2,套筒2筒体向着连接器后端,锁紧螺套4内圈前端固定一套圈6,中间固定一沿连接器通孔轴向有开槽并带内螺纹的卡圈7,后端固定一套圈16,锁紧螺套4内的前端套圈6和后端套圈16与卡圈7接触面为锥面,前端套圈6可沿连接器通孔轴向有微小位移。8为固定插针在外导体5上的衬套,9为固定插针1在外导体5内部份的衬套,10为连接套筒2在定位板15上的连接块,11为密封圈,12为密封套圈,13为密封圈。其连接电缆的过程是:电缆为硬性电缆,由电缆芯、绝缘层、铝管和护套构成。先将电缆端头用专用工具加工成型,连接时用专用工具将电缆芯插入插针的插孔的弹性螺套14内,弹性螺套14的螺孔与电缆芯配合较紧,电缆芯的插入将胀大弹性螺套14的螺孔,电缆芯插入后螺套紧抱电缆芯,弹性螺套上的开槽提供螺套微小胀大的位移位置;绝缘层在套筒2内,铝管和护套插入套筒2外壁与卡圈7之间,铝管和护套插入卡圈7内时,卡圈7的内螺纹将胀大,卡圈7上的开槽提供卡圈7微小胀大的位移位置,当锁紧螺套4旋进定位螺母3内时,前端套圈6将接触到连接块10,继续旋进锁紧螺套4,前端套圈6被顶紧,前端套圈6与后端套圈16的锥面顶住卡圈7两端,挤压卡圈7缩小,将电缆的铝管和护套卡死固定,从而将电缆固定在连接器上。该连接器的缺点是:由于电缆芯是插入插针1的螺孔内得以连通,因此其阻抗匹配较差,电缆与连接器连接需专用工具,连接复杂,该连接器结构复杂,使得电性能和机械可靠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芯直接着插针,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电性能和机械可靠性较高的硬性电缆直连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办法是:硬性电缆直连连接器由外导体和锁紧螺母构成,外导体内有通孔,外导体上有外螺纹,锁紧螺母前端有与外导体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其特点是外导体的外螺纹后端为一弹性夹环,锁紧螺母的内螺纹后端为内锥面,锁紧螺母旋在外导体上时,内锥面压住弹性夹环,外导体通孔的后面一段的直径大于前面一段的直径。本实用新型连接电缆的原理是:预先将硬性电缆端头一段的绝缘层、铝管和护套削去,使电缆端头电缆芯裸露,中段为去掉铝管和护套的电缆,后面为完整的电缆。将锁紧螺母套入电缆中,然后将电缆端头从外导体的后端向里插入,裸露的电缆芯从外导体前端伸出,被削去铝管和护套的电缆段在外导体直径较小的通孔内,带有铝管和护套的电缆在外导体直径较大的通孔内,带有铝管和护套的电缆伸进到不同直径通孔的交界处位置时被限位,不能再伸进;锁紧螺母旋进外导体上,其内锥面将挤压弹性夹环夹在电缆的护套上,将其紧固,电缆固定连接器上。固定好电缆的连接器可直接插入机柜。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办法中外导体不同直径的通孔交界面在外导体外螺纹后部对应的通孔处时,固定电缆的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使电缆芯着为插针,所以阻抗匹配极好,电缆与连接器连接简单,稳定可靠,无需特殊连接工具,连接器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可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半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2所示,硬性电缆直连连接器由外导体5、锁紧螺母4、连接螺母3和插接头17构成;外导体5前部有与连接螺母3后部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连接螺母3前部的另一内螺纹与插接头17后部外螺纹相配合,连接螺母3将外导体5和插接头17连接;外导体内的通孔的后一段直径大于前一段直径,插接头17内的通孔直径与外导体5前部通孔直径相等;外导体5中部有与锁紧螺母4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外导体5的后端为弹性夹环18,锁紧螺母4的后部为与弹性夹环18配合的内锥面19,锁紧螺母4旋进外导体5时,内锥面19压住弹性夹环18;锁紧螺母4的内锥面19尾部上嵌有一密封圈20,外导体5的前端外螺纹上嵌有一密封圈13,外导体5中部外螺纹上嵌有一密封圈21,插接头17前端有插入机柜的外螺纹,插接头前端插入机柜的外螺纹和后部与连接螺母3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上分别嵌有密封圈22。将电缆固定在连接器上时,电缆芯的端头伸出到插接头17的前端,去掉铝管和护套段在外导体5较小直径通孔和插接头17的通孔内,有铝管和护套的电缆在外导体5较大直径通孔内,铝管和护套前端被不同直径通孔交界面限位,并通过旋进锁紧螺母4,锁紧螺母4后的内锥面19压紧弹性夹环18,由弹性夹环18固紧。这样电缆固定在连接器上,连接好电缆的连接器通过插接头17前端的外螺纹连到机柜上,裸露的电缆芯插接在机柜的接线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涪江机器厂,未经国营涪江机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86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序继电器
- 下一篇:无螺栓压接型耐张线夹及压接型接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