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间构造无效
申请号: | 93240065.5 | 申请日: | 199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90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渊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明荣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薛明祖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间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隔间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可迅速整平粉光的隔间构造。
当建造一个建筑物时,是将每层楼的主体结构先建造完成后,再进行各楼层间的隔间作业,而早期的隔间作业是以砖块一块一块堆砌成一砖墙,然因砖块为块状且重量颇重,在搬运上相当费时费力,同时又因施工时需一块一块堆砌,在作业上相当不方便而有增加施工成本的缺失,所以有质轻的聚苯乙烯为主体的隔间构造出现。图1是以往隔间构造的立视图所示,所述隔间构造1主要是由框体11,分别设于框体11两侧面的两模网12,以及设于框体11内部的聚苯乙烯片体13(如图中虚线所示)等构件组成。其中,所述模网12上设有多数个凸条121,以及设于框体11内部的聚苯乙烯片体13(如图中虚线所示)等构件组成。其中,所述模网12上设有多数个凸条121,并于两相邻凸条121间的模件22上设有多数个孔洞122,并于两相邻凸条121间的模件22上设有多数个孔洞122,且所述等凸条121的顶面是藉由固定螺钉(图中未显示)而固设于框体11的侧面,以使模网12与聚苯乙烯片体13间留置有空间14,再利用喷浆的技术,使混凝土浆能经由模网12的孔洞122,而填塞于前述空间14中,如此就完成了隔间的施工作业。
由前述可知,所述以往隔间构造设计虽具有减少建筑物重量与简化以往砖块堆叠作业等优点,不过在实际的应用上,有如下不理想的缺失产生:
(1)由于所述以往隔间构造是藉喷浆作业,而于两侧面形成水泥涂层;但因模件的孔洞的孔径较大,且喷浆的作用较大,使得泥浆喷涂后的模件表面上,容易形成表面平整度较差的泥浆面,使后续的整平粉光作业更加费时、费工。
(2)有鉴于隔间构造的中间设有聚苯乙稀片体中隔,所以隔间构造进行泥浆喷涂时,需先行喷涂一侧面后,才能再进行另一侧面的喷涂,导致泥浆喷涂的工时拖长,也拖长整体的施工时间,增加施工成本。
(3)当隔间构造使用一段期间后,而需整建或重建时,其中间的聚苯乙稀片体为不易腐蚀的物体,如果将其烧毁,所产生的黑烟将造成空气污染,如果废弃则将造成环保上的困扰,因而有不易处理的缺失。
(4)因聚苯乙烯片体为易断的物体,在进行泥浆喷灌时,需在聚苯乙稀片体的四周侧再加设有框体,以防止泥浆撞击聚苯乙烯片体造成断裂,所以,所述以往隔间构造的框体有增加施工成本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整平粉光迅速的隔间构造。
依据上述的目的,其特征在所述隔间构造包含多数个设于梁柱与楼面间的框架,以及分别置设于框架两侧的两模件等主要构件,其中,框架上开设有多数个孔洞,而模件为一个片状体,利用两模件的封挡而可形成一个容置空间,以使混凝土或水泥可填塞于两模件间的容置空间中,构成一个隔间,同时模件上设有多数个凸出的基准条,做为粉光隔间表面的基准。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所示是以往隔间构造的立体图。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灌浆后的横剖视图。
首先,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所示,所述实施例所显示的隔间构造3包含多数个设于梁柱30与楼面31间的框架32,以及分别置设于框架32两侧的两模件33等主要构件。其中,框架32上开设有多数个孔洞321,而模件33是为一个片状体,且其上设有多数个孔洞331,同时模件33上设有多数个凸出的基准条332,并利用数个固定元件35(如螺钉)将模件33固设于框架32的侧边。如此,藉固设于框困32两侧两模件33的封挡,使其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34,供混凝土浆或水泥填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明荣,未经林明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0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