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料加料机自动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93240484.7 | 申请日: | 199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41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魏录孝;姚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市经济技术发展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0 | 分类号: | G05B15/0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721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料 自动 控制器 | ||
1、一种液料加料机自动控制器,它包括打印机(12)、直流稳压电源(16)及液料加料机(18),其特征是:中央处理单元(1)的信号端(CPU)的TO端接工作情况提示电路(4)的信号端(U6∶B)的3端、(CPU)的P00--P07端、ALE/P端及P23~26端、P27端分别接数据、地址、控制总线产生和驱动电路(2)的信号端(U2~U4)的A0~A7端、U4的LE端及U5的A-D端、6U∶A的1端、(CPU)的P20~P27端构成地址总线AD8~AD15接存贮器(3)的信号端AD8~AD15、(CPU)的PSEN(-PSEN)、WR、RD(-WR、-RD)端构成的地址总线分别接存贮器(3)的信号端-PSEN、-WR、-RD端、数码显示器1(5)的信号端-WR、加料量采样电路(15)的信号端-WR、-RD;数据、地址、控制总线产生和驱动电路(2)的信号端(数据总线)FDB0~FDB7、DB0~DB7、GNDB0~GNDB7分别接配电盘控制电路(13)的信号端FDB0~FDB7、存贮器(3)的信号端DB0~DB7、打印机接口(1 1)的信号端GNDB0~GNDB7、数码显示器2(6)的信号端GNDB0~GNDB7、数码显示器1(5)的信号端GNDB0~GNDB7、(地址总线)AD0~AD7分别接存贮器(3)的信号端AD0~AD7、数码显示器1(5)的信号端AD0~AD3、键盘1(8)的信号端AD0~AD3、(控制总线)-CS0~-CS7分别接8个相同电路的加料量采样电路(15)的信号端-CS0~-CS7、(控制总线)-CS9和-CS10分别接数码显示器2(6)和数码显示器1(5)的信号端-CS9、-CS10,(控制总线)-CS11、-CS14分别接打印机接口(11)的信号端-CS11、-CS14,(控制总线)-CS12接键盘1(8)的信号端-CS12;数码显示器1(5)的信号端LCS4~LCS7接数码显示器2(6)的信号端LCS4~LCS7及数码显示器3(7)的信号端LCS6、LCS7;打印机接口(11)的信号端KEY1、KEY2、LOCK分别接键盘1(8)的信号端LEY1、键盘2(9)的信号端KEY2及控制锁(10)的信号端LOCK,打印机接口(11)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接插件接打印机(12);电路相同的8个配电盘控制电路(13)的信号端R0、R1分别接电路相同的8个加料量采样电路(15)的信号端R0、R1,电路相同的8个配电盘控制电路(13)中继电器的一触点分别接电路相同的加料量采样电路(15)中插接件DB9的1、6端,DB9的3端分别接电路相同的8个状态采样电路(14)的信号端R16的一端;电路相同的8个状态采样电路(14)中光电耦合器U59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路相同的8个加料量采样电路(15)中光电耦合器U60中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路相同的8个加料量采样电路(15)中接插件CZ(DB9)与8台液料加料机(18)中的接插件DB9相配套,其中DB9中的1、6端并接、2、7端并接后分别接配电盘(17)的信号端+12V端及GND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料加料机自动控制器,其特征是:中央处理单元(CPU)(1)由单片机U1、电容C1、C2、C3、电阻R3和晶振器HD构成,C1和C2的一端串接接地及U1的EA/VP端,C1和C2的另一端分别接HD的两端及U1的X2、X1端,U1的RESET端接R3的一端及C3的负极,R3的另一端接地,C3的正极接直流稳压电源(16)的+5V;数据、地址、控制总线产生和驱动电路(2)由U2、U3(74LS245)、地址锁存器U4(74LS373)、U5(74LS154)、U6:A(74LS04)、U7、U8(74LS30)构成,U2的A0~A7端接U3、U4的A0~A7端及CPU(1)中U1的P00~P07端且构成数据总线DB0~DB7,U2的端接U7的8端,U2的DIR端接U3的DIR端及CPU(1)中U1的端且构成控制总线-RD,U3的E端接U8的8端,U4的LE端接CPU(1)中ALE/P端,U2的B0~B7构成数据总线FDB0~FDB7,U3的B0~B7端构成数据总线GNDB0~GNDB7,U4的Q0~Q7端构成地址总线AD0~AD7,U7和U8的1~6端、11、12端顺序接U5的端且构成控制总线-CS0~-CS15,U5的A~D端接CPU(1)中U1的P23~P26端,U6:A的1端接CPU(1)中P27端,U6:A的2端接U5的端,U4的端接地;存贮器(3)由只读程序存贮器(ROM)U41和随机数据存贮器(RAM)U42构成,U41和U42的A0~A12端构成地址总线AD0~AD12,U41的端构成控制总线-PSEN,U41的D0~D7端构成数据总线DB0~DB7且分别接U42的D0~D7端,U42的A13、A14和端构成地址总线AD13~AD15,U42的端构成控制总线-RD、-WR;工作情况提示电路(4)由U6:B(74LS04)、三极管GB1、扬声器B及电阻R1、R2构成,U6:B的3端接CPU(1)中U1的TO端,U6:B的4端接R2的一端,R2的另一端接BG1的基极,BG1的发射极接地,BG1的集电极接B的一接线端,B的另一接线端接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接直流稳压电源(16)的+5V;数码显示器1(5)由U6:C(74LS04)、U10(74LS138)、U11(74LS240)、U2A(72LS244)、U12~U15(74LS373)、U16~U23(74LS48)及数码显示管LEDX8构成,U10的A、B、C端构成地址总线AD0~AD2,U6:C的端接构成控制总线-WR,U10的E3端接U6:C的6端,U6:C的5端构成控制总线-CS10且接V2A的端,U10的Y0~Y7端分别接U11的1A1~1A4、2A1~2A4端,U11的端接地,U11的1Y1~1Y4端分别接U12~U15的LE端,U11的2Y1~2Y4端构成信号端LCS4~LCS7,U2A的1A1~1A4、2A1~2A4端构成数据总线GNDB0~GNDB7,U2A的1Y1~1Y4、2Y1~2Y4分别接U12~U15的D0~D7端,U12~U15的Q0~Q3及Q4~Q7分别接U16~U23的A、B、C端,U16~U23的端并接接直流稳压电源(16)的+5V,U16~U23的a~g端分别接数码显示管LEDX8;数码显示器2(6)由U24(74LS244)、地址锁存器U25~U28(74LS373)、U29~U35(74LS48)、U20:F(74LS04)、电阻R4及数码显示管LED3、LED4构成,U24的1A1~1A4、2A1~2A4构成数据总线GNDB0~GNDB7,U24的1构成控制总线-CS9,U24的1Y1~1Y4、2Y1~2Y4分别接U25~U28的D0~D7端及数码显示器3(7)中U36、U37的D0~D7端,U25~U28的LE端构成信号端LCS4~LCS7,U25~U28的端并接接地,U25的Q0端接U20:F的13端,U20:F的12端接R4的一端、LEDX4的接线端,R4的另一端接直流稳压电源(16)中的+5V,U25的Q4~Q7端接U29的A~D端,U26~U28的Q0~Q3、Q4~Q7端分别接U29~U35的A~D端,U29~U35的端并接接直流稳压电源(16)中的+5V,U29~U31、U32~U35的a~g端分别接数码显示管LEDX3、LEDX4;数码显示器3(7)由U36、U37(74LS373)、U38:A~U40:D(74LS04)及发光二极管D0~D15构成,U30、U37的LE端构成信号端,U36、U37的端并接接地,U36、U37的Q0~Q7端分别接U38:A~U40:D的1端和9端,U38:A~U40:D的2端和8端分别接发光二极管D0~D15的负极,D0~D15的正极并接接直流稳压电源(16)中的+5V;键盘1(8)由按键K1~K14、电阻R7、电阻排U46、U47及U48(74150)构成,按键K1~K8、K9~K14的一端并接接R7的一端,R7的另一端接地,K1~K8、K9~K14的另一端分别接U46、U47的1~8端及U48的D0~D13端,U46、U47的9~16端并接接直流稳压电源+5V,U48的Q端构成KEY1端,Q48的A~D端和G端分别构成地址总线AD0~AD3和控制线-CS12且接键盘2(9)中U50的A、B、C、端;键盘2(9)由按键K′1~K′8、电阻R8、电阻排U49及U50(72LS151)构成,K′1~K′8的一端并接接R8的一端,R8的另一端接地,K′1~K′8的另一端接U50的I0~I7端,U50的Z端构成KEY2端;控制键(10)由电阻R4、R5、电容C4及键盘LK构成,R4的一端接直流稳压电源(16)中的+5V,R4的另一端接LK的一静触点,LK的另一静触点接C4的正极及R5的一端,R5的另一端接C4的负极且接地,LK的动触点构成LOCK端;打印机接口(11)由U45:A、U45:B(74LS02)、U43、U44(74LS244)及接线插件CZ1构成,U43的1A1~1A4端构成数据总线GNDB0~GNDB3且接U44的1Y1~1Y4端,U43的2A1~2A4端构成数据总线GNDB4~GNDB7,U43的接U45:A的2端及存贮器(3)中U42的端,U45:A的3端构成控制线-CS14,U45:A的1端接U45:B的5、6端,U45:B的4端接接插件CZ1的1端,U43的1Y1~1Y4、2Y1~2Y4端分别接CZ1的3、5、7、9、11、13、15、17端,U44的1A1端接CZ1的19端,CZ1的2、4、6、8端并接接直流稳压电源(16)中的+5V,CZ1的10、12、14、16端并接接地,U44的1A2~1A4端分别构成LOCK、KEY2、KEY1端,U44的构成控制线-CS11;配电盘控制电路(13)由U53(74LS373)、U51:A、U51:B(74LS14)、电阻R9~R13、光电耦合器U58、三极管BG2、二极管D3、电容C5及继电器J构成,U53的D0~D7端构成数据总线FDB0~FDB7且接加料量采样电路(15)中U54、U55的1A1~1A4、2A1~2A4端,U53的端接地、LE端接U51:A的2端,U51:A的1端接加料量采样电路(15)中U52:A的3端,U53的Q4端接加料量采样电路(15)中U56:A、U56:B、U57:A、U57:B的MR端,U53的Q5端接U51:B的3端,U51:B的4端接U58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R9的一端,R9的另一端接直流稳压电源(16)中的+5V,U58中三极管基极接R10的一端,R10的另一端接三极管的发射极、D3的正极、J线圈的一端及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接R11、R12的一端,R11的另一端接BG2的发射极、C5的正极、J的动触点,R12的另一端接BG2的基极,BG2的集电极接R13的一端,R13的另一端接D3的负极,J线圈的另一端,C5的负极接地,J的静触点接加料量采样电路(15)中接插件CZ的1、6端;状态采样电路(14)由U51:C(74LS14)、光电耦合器U59、三极管BG3、二极管D2、电容C6及电阻R14~R16、R20构成,U51:C的6端构成信号端BUSY、U51:C的5端接R20的一端、U59中三极管的集电极,R20的另一端接直流稳压电源(16)中的+5V,三极管的基极接R14的一端,R1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的发射极及加料量采样电路(15)中电阻R18的一端及光电耦合器U60中三极管的发射极且接地,U59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R15的一端,R15的另一端接直流稳压电源(16)的+12V,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BG3的集电极,BG3的发射极接地及接C6的负极,加料量采样电路(15)中CZ的4、9端,BG3的基极接D2的负极,D2的正极接C6的正极及R16的一端,R16的另一端接加料量采样电路(15)中CZ3端;加料量采样电路(15)由U52:A、U52:B、U52:C、U52:D(74LS32)、U53(74LS373)、U54、U55(74LS244)、U56:A、U56:B、U57:A、U57:B(74LS390)、U51:D(74LS14)、光电耦合器U60(4N37)、三极管BG4、二极管D1、电阻R4、R17~R19、电容C7及接插件CZ构成,U52:A的1、2端和U52:D的13端构成控制总线-WR、-CSO、-RD且U52:A的2端接U52:D的12端,U52:B的4端和U52:C的9端构成信号端R0、R1,U52:B的5端、U52:C的10端并接接U52:D的11端,U52:B的6端接U54的端,U52:C的8端接U55的端,U54的1Y1~1Y4、2Y1~2Y4端分别接U56:A、U56:B的Q3~Q0端,U55的1Y1~1Y4、2Y1~2Y4端分别接U57:A、U57:B的Q3~Q0端,U56:A的CP1端接Q0端、CP0端接U56:B的Q3端,U56:B的CP1端接Q0端、CP0端接U57:A的Q3端,U57:A的CP1端接Q0端、CP0端接U57:B的Q3端,U57:B的CP1端接Q0端、CP0端接U51:D的8端,U51:D的9端接R17的一端、U60中三极管的集电极,R17的另一端接直流稳压电源(16)中+5V,三极管的基极接R18的另一端,U60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R19的一端、直流稳压电源(16)中的+12V及CZ的5端,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BG4的集电极,BG4的发射极接C7的负极及接地,BG4的基极接D1的负极,D1的正极接G7的正极、R4的一端,R4的另一端接CZ的8端;配电盘(17)由电气接线端子JXD5-1~JXD5-4、自动空气开关K1~K4、自动空气开关KZ-1~KZ-3,继电器J1~J4构成,JXD-4接线端子的一端接386电源,另一端接控制信号端GND及KZ-1~KZ-3的一端,KZ1~KZ3的另一端与K1-1~K1-3、K2-1~K2-3、K3-1~K3-3、K4-1~K4-3的一端分别相接,K1-1~K1-3、K2-1~K2-3、K3-1~K3-3、K4-1~K4-3的另一端分别接继电器J1-1~J1-3、J2-1~J2-3、J3-1~J3-3、J4-1~J4-3的静触点,J1-1~J1-3、J2-1~J2-3、J3-1~J3-3、J4-1~J4-3的动触点分别接JXD5-1、JXD5-2、JXD5-3、JXD4-4的接线端,J1-1~J1-3、J2-1~J2-3、J3-1~J3-3、J4-1~J4-3的两端分别并接后接+12和VGND1~GND4,JXD5-1~JXD5-4接线端子分别接有+12DC、IN1~+12DCIN4、GND1~GND4、380VAC OUT11~OUT13、380VAC OUT21~380VAC OUT23、380VAC OUT31~OUT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市经济技术发展公司,未经宝鸡市经济技术发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04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丘用之水液输送管
- 下一篇:T形钉专用震动检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