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铸槽无效
申请号: | 93240495.2 | 申请日: | 199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48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桐庐电铸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1/00 | 分类号: | C25D1/00;C25D21/10;C25D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铸法制作模具的装置。
电铸制模,就是利用电镀原理,将一定形状的物体(主要是塑料制品)作为阴极(母模),在母模表面通过电解液获得金属沉积层,取出母模后,即形成与母模轮廓精密地相符且表面光洁的型腔或型面。
目前使用的电铸槽只有槽体,槽内的电铸液是静止的,电铸速度较慢,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还有的使用空气搅拌装置加过滤装置,使电铸液得到搅拌并过滤,这样,虽然提高了速度,但需增加两套装置,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操作难度,而且,还会使电铸件出现针孔,影响电铸件强度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而设计一种带循环过滤和搅拌装置,操作简单方便,使电铸速度加快而又较好地避免电铸件出现针孔并提高电铸件强度和质量的电铸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槽体、磁力泵及滤筒,其特征是槽体内还设有管道,磁力泵与滤筒通过另一管道与槽体相连构成一个循环过滤系统。
在槽体底部设有若干个出液孔和进液孔,在槽内的管道上设有若干个小孔,这样便可使槽内的电铸液经槽体底部的出液孔由槽外管道流经磁力泵和滤筒组成的循环过滤系统进行过滤后再由进液孔通过槽内管道的小孔射出,从而起到搅拌电铸液的作用,完成循环过滤和搅拌的过程。
槽体上还可设有温度控制开关和时间控制开关,在管道上还设有阀门,以便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采用上述结构的电铸槽,使槽体与循环过滤及搅拌装置连为一体,并利用电铸液自行搅拌,避免了采用空气搅拌加过滤装置易使电铸件出现针孔进而影响其强度和质量的缺点,使电铸速度加快,且操作简单方便并能有效地提高电铸件强度和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为该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如图所示,该实用新型是由耐腐蚀的高强度聚氯乙烯板制成的槽体1及由磁力泵4和滤筒5组成的循环过滤系统构成,在槽体1内设有管道8,在槽体1底部两侧设有出液孔2和进液孔7,通过管道3把磁力泵4与滤筒5和槽体1及管道8连为一体,在槽内管道8朝上方向钻有至少一个小孔9。槽体上还设有温度控制开关和时间开关,在管道3上还设有阀门6,便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当磁力泵工作时,电铸液从槽体1底部出液孔2由管道3流经磁力泵4及滤筒5组成的循环过滤系统进行过滤后再由进液孔7流入槽内管道8后经小孔9射出。调节阀门6或改变槽内管道8上的小孔9的直径或数目,使射出小孔9的液体压力足以使电铸液充分搅拌,从而完成循环过滤和搅拌过程,使电铸液始终保持清洁以利电铸并有效地防止电铸件出现针孔和提高其强度与质量。
磁力泵为120W,可连续操作,24小时耗电为2.88度,电铸速度可达5毫米/24小时,比原来提高5~10倍。该电铸槽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优良,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桐庐电铸技术研究所,未经杭州桐庐电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04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钢防锈菜刀
- 下一篇:手动控制器的操作手柄自复零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