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折叠32开印品功能的4开折页机无效
申请号: | 93240589.4 | 申请日: | 199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10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长英 |
主分类号: | B41F13/62 | 分类号: | B41F13/62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5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折叠 32 开印 功能 折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行业使用的折页机,具体说是涉及在现有的4开折页机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改进,使其成为具有折叠32开印品功能的4开折页机。
LB203型折页机是目前广泛应用在印刷行业的一种4开折页机,尤其是在报纸出版业使用的更为广泛。上述这种折页机是由三组辊子组成,即裁纸辊、折页辊和输纸辊组成,其三辊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传动示意图如图1所示。随着各印刷厂、报社印刷业务量的增长,印刷品种范围的扩大,使得原先已有LB203型折页机的印刷厂家,不得不再出资购置可用于折叠32开印品的折页机。
为解决上述这一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现有的LB203型折页机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改进,使其成为具有折叠32开印品功能的4开折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折页机,在保留原机主要结构的基础上,在4开折页辊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个装有吊针的蓄纸辊,两辊的轴心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输出辊的侧上方安装有一用于折叠32开印品的折页辊,该折页辊上装有一吊钩和一折页刀;并在输出辊上安装上两组4个夹板。
本实用新型折页机的输出辊与用于折叠32开印品的折页辊两辊中心点连线与输出辊中垂线之间的夹角为27°30′;输出辊上所安装的每组两个夹板之间的夹角为42°,两组夹板对称安装在输出辊的辊圈上。
本实用新型的折页机与现有技术的LB203型折页机相比,其结构更为合理,功能齐全,一机多用,扩大了使用范围,可省去人工折页,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由于蓄纸辊的设置,可增加配页,节省配页工序和配页时间,从而也提高了装订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提高折页效率36倍以上。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技术LB203型折页机三辊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传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页机的五个辊子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传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图。
图4是控制图3中蓄纸辊上吊针拨杆运动的离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以详细的描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折叠32开印品功能的4开折页机,主要包括折页机墙板(2),安装在两墙板之间的带有裁刀(4)的裁纸辊(3)、装有吊针(7)和折刀(5)的4开折页辊(6)、带有夹板(11)(12)的输出辊(10),位于裁纸辊和4开折页辊上方的由过纸辊(18)(19)、压纸轮(17)组成的输纸机构,以及在4开折页辊(6)的正下方设置的装有吊针(8)的蓄纸辊(9),安装在输出辊(10)的侧上方用于折叠32开印品的折页辊(13)等组成;4开折页辊(6)与蓄纸辊(9)两辊的轴心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输出辊(10)与用于折叠32开印品的折页辊(13)两辊中心点连线与输出辊中垂线之间的夹角为27°30′;用于折叠32开印品的折页辊上装有一吊钩(15)和一折页刀(14);输出辊上装有两组4个夹板(11)(12),两组夹板对称安装在输出辊的辊圈上,每组两个夹板之间的夹角为42°;裁纸辊(3)上的两把裁刀(4)呈180°对称布置在辊圈上;在4开折页辊(6)的辊圈上交叉均布有两把折页刀(5)和两根吊针(7);位于上述各辊上的折刀、吊针和吊钩的伸出、退回,以及夹板的架紧、松开全都依靠每个辊子上安装的凸轮机构来实现。
如图4所示,进行4开折页工作时,若不需双帖时,可通过操作离合手柄(24)使套装在蓄纸辊辊轴上的带有内凸轮的滑动齿轮(22)沿与其啮合在一起的齿轮(21)的齿槽和蓄纸辊辊轴向前滑移,使通过杆件与蓄纸辊上的吊针拨杆(20)结合在一起的辊轮(23)退出滑动齿轮(22)的内凸轮,落入滑动齿轮(22)内凸轮后部的正圆形槽内,使得蓄纸辊(9)上的吊针(8)缩回辊内,停止工作,此时即可进入单帖折页工况。
本实用新型的折页机进行32开折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长英,未经张长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05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