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面旋转式多用切换阀无效
申请号: | 93241382.X | 申请日: | 199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60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17 |
发明(设计)人: | 于敬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北分色谱仪器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0 | 分类号: | F16K11/00;F16K3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旋转 多用 切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各种仪表及自动控制装置中用作流路切换的切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气相色谱仪中作为气体或液体进样、气路切换、色谱柱反吹切割等的平面旋转式多用切换阀。
作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平面旋转式切换阀是如日本横河电机制作所生产的用于工业流程色谱仪中的切换阀,它是由形成一体的阀体和驱动器组成,由于构成一体、而且阀体和驱动器垂直安置,结构复杂、加工费高。而且一体设置的结构不能用于较高的温度下,如200℃的温度,另外,驱动器采用单活塞送进、弹簧复位,活塞用膜片式活塞,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活塞膜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能在高温下(如250℃以下)可靠运行,并且使用寿命长的平面旋转式多用切换阀。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旋转式多用切换阀由分立的阀体和驱动器以及将该两部分连成一体的连接装置构成,通过连接装置将驱动器转轴的转动传递给阀体的阀芯,使其相应地转动,从而实现切换动作。阀体部分与现有技术的平面旋转式切换阀的阀体基本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是本实用新型切换阀的阀体中在阀芯的轴套和外壳的后盖之间设有轴向止推轴承,用以减小转动时的摩擦扭力,同时阀芯转角的限位采用了阀芯上设置的定位销钉和后盖上设置的限位凹缺的配合装置,提高了转角定位精度。驱动器为双活塞式齿条齿轮传动机构,由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成齿轮的转动,活塞采用活塞碗结构代替现有技术的膜片式活塞。另外,驱动器设置有一个与驱动器转轴直接连接的手动旋钮,使驱动器既可气动也可手动。连接装置采用连接套管和接轴套结构,可根据要求改换其长度,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旋转式多用切换阀,由于采用分体式结构,阀体可设置于仪器运行的高温炉箱内,而驱动器经连接器连接设置在炉箱外的室温环境下,因此不能耐高温的驱动器不受炉箱高温(可达250℃)作用,不致损坏;同时,活塞碗结构代替膜片式活塞结构有效地提高了活塞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采用了轴向止推轴承结构和销钉转角定位结构使阀芯转动阻力减小,定位精度提高,运行可靠。再者,分体式的结构另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放大了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放大了的剖面图。
参照图1,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旋转式多用切换阀由阀体1、驱动器2以及将阀体1和驱动器2连成一体的连接装置3组成。
如图1所示阀体1由阀芯4、阀座5和阀体外壳6组成,其基本构成与普通切换阀阀体结构大体相同,此处不予详述。按照本实用新型的阀体和现有技术切换阀阀体结构不同之处在于阀芯4和阀体外壳6的后端盖9之间设置了轴向止推轴承7,以减小阀芯4与阀体外壳6之间的转动摩擦扭力。另外,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以齿条行程来限位转角的方式,采用了如图1和3所示的定位销钉8与后端盖9上的凹缺11相配合的转角限位方式。阀芯4的转轴12穿过轴向止推轴承7和外壳6的后端盖9的轴孔,由弹簧卡圈13可转动地固定于后端盖9中,在阀芯的转轴12伸出后端盖9的一端,靠近端面处,贯穿转轴12的直径穿有一个套轴穿钉14,其两端突出转轴12的外园周面,用以与连接装置3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北分色谱仪器技术公司,未经北京市北分色谱仪器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13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