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搅拌式改性沥青加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41750.7 | 申请日: | 199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61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筑路机械租赁联营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C3/00 | 分类号: | C10C3/00 |
代理公司: | 交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丽萍,杨枫峰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改性沥青 加工 装置 | ||
在普通沥青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使其以高度弥散的方式均匀地分散到沥青中去,所制得的改性沥青可以提高沥青的性能,以用于高速公路,机场及其他重要的铺面工程。
现存的沥青改性技术,主要的困难在于如何把高分子聚合物以微米级颗粒分散到沥青之中。国外和我国目前主要用乳化法和中间母体法,这两种方法需要有庞大的设备,中间环节多,成本高,不利于沥青改性技术的大量使用。而直接搅拌的方法,目前能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的只有奥地利的理查德·费尔辛格公司的Novophalt专用改性沥青加工设备,这是一个使用胶体磨,把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的颗粒研磨成极细的微粒,泵入沥青罐中不断循环而制得的改性沥青。胶体磨是传统的胶体研磨机械,能对液流提供强大的剪切力,使夹于其中的固体颗粒不断被撕裂、剥落。但胶体磨本身的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高,磨盘的齿形特殊,运转的功耗大,设备的造价和运转成本高,不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达到胶体磨效果的搅拌式改性沥青加工装置。
由于改性沥青中所加入的聚合物与沥青之间的相溶性差,要求加工装置能提供了强大的剪切力,同时也要使液流强裂地循环流动,在翻腾的液流中造成许多大小涡流,使聚合物的分子团块受到剪切、冲击效应而逐步剥落并迅速分散到液流中。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措施:用一个搅拌器安装在一个圆型容器之中,在盛有热沥青的园罐上装有高速旋转轴,轴上装有一个或几个叶轮,组成一个叶轮式搅拌器。叶轮的型式可以是两片叶浆,也可以是多片蜗轮,叶片的数量、形状、安装角和尺寸取决于被加工的改性沥青中固态颗粒的性质。叶轮式搅拌器将提供一种高剪切刀使混于沥青之中的高分子聚合物颗粒的周边不断被剪切离开固体基团而分散到沥青液体之中,搅拌叶片还对沥青搅拌,使形成一种经向和轴向的环流,这种湍流使弥散的高分子聚合物迅速均匀分散到沥青液体之中,达到与胶体磨相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它既保留了胶体磨能产生剪切力的这一点,利用把搅拌器直接插入液态沥青之中,造成沥青液流的湍流循环产生一种强烈的混和效应,以能制备均一相的改性沥青,使改性沥青加工设备比胶体磨的结构大为简化,制造成本低,功耗小,运转费用少,便于大量的工业生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一个圆型容器1中,装有一个驱动电机2(或其它动力),并经减速箱3(或其他变速装置)变速后,动轴4及其上的叶轮5旋转,由沥青泵6把热沥青泵入沥青捅1中,从加入口7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聚合物颗粒,启动电机驱动叶轮高速旋转,在叶片端部附近使沥青产生高速运动,液层的相对速度梯度产生一个高的剪切力,使在沥青中的高分子聚合物的外层逐渐被剪切分离进入液态沥青之中。由于叶轮的搅拌作用,使液流呈径向和轴向不断循环,从而使剪切和搅拌两种作用不断反复,经过短时间,即可使高分子颗粒呈极为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于整个液体沥青之中,制备成改性沥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筑路机械租赁联营公司,未经广东省筑路机械租赁联营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17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