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电源接头无效
申请号: | 93242005.2 | 申请日: | 199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47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24 |
发明(设计)人: | 简秋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秋池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第九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顺荣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源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直流电源接头(以下简称DC接头),属于电子器件技术领域。
一般习用之DC接头其种类繁多,并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电气产品(如收、录音机),但在结构上皆不外乎由一接头本体与一内接件组合而成,其典型之范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为一固定式之DC接头(1)其外接管(11)上头设有一弹片(12),于外接管(11)内置有一内接件(13)后,经射出成型机射注一绝缘塑胶(14)而固成一接头;图2则为一活动式之DC接头,其先于外接管(21)上经绝缘塑胶(22)灌注成一具有中空穿孔(23)之接头本体(2)后,再将一内接件(24)插置于本体(2)之穿孔(23)内而成。
虽上述之结构为目前市面上所广泛使用之产品,但在经长期使用后,仍有下列之缺陷产生:
(1)习用之固定式DC接头,为承受射出成型机之射注压力,故内接件(13)皆由一刚性之杆体所形成,也因此,使杆体底部插置槽(15)之直径亦被设定而无弹性伸缩之能力,而一般厂商在制造插杆(16)或接头(1)时,为使插杆(16)能与接头(1)之插置槽(15)顺利配合,故往往采取基孔制及基轴制之制造基准,但此单向公差之生产方式,将扩大两者之间的余隙(T),如图3-1及3-2所示不仅其插杆(16)与内接件(13)之接触面只有一线状,甚至一点,亦极易因轻微之晃动即造成接触不良断路之情形。
(2)图2为另一种习用活动式DC接头之结构示意图,其内接件(24)前端之插置管(25)为一断面略或D形之管状体(请参阅图4-1),其插置管(25)之弹性裕度来自于由管体两侧延伸而出之弧形翼片(251)(251),当插置管(25)插接一较大之插杆(26a)时,则将两侧之弧形翼片(251)(251)撑掀,惟此长时间之撑掀动作,极易使弧形翼片产生弹性疲乏而无法恢复,造成下一插杆(26b)因接触不良而造成断路之情形(如图4-2)。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DC接头,其内接件以特殊夹持之方式,增加插杆与内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不会产生弹性疲乏及接触不良之情形的直流电源(DC)接头。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源(DC)接头,该接头包含有:一可置入于接头本体穿孔内之内接件,该内接件其前端为一呈管状体之插接管,于插接管之上端缘处设有一触片,该插接管之管壁环设有若干等间距之轴向穿孔,并使每两个穿孔间之管壁体向内凹曲成一内缩弹片。该插接管上还设有一与管轴心呈平行状之开口切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接头在插接时通畅、滑顺,插杆与接头内接件接触面积大,接触良好,不会产生开路现象,由于插接管上设有开口切槽,因此降低了内缩片的疲乏张力,使接头的使用寿命长。
图示部分如下:
图1为习用固定式DC接头之剖面示意图。
图2为习用固定式DC接头之结构示意图。
图3-1为习用固定式DC接头与插杆插接时之断面示意图。
图3-2为习用固定式DC接头与插杆插接时之断面示意图。
图4-1为习用活动式DC接头与插杆插接时之断面示意图。
图4-2为习用活动式DC接头与插杆插接时之断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插杆插接之断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DC接头 2.本体 3.本体
4.内接件 5.插杆 11.外接管
12.弹片 13.内接件 14.绝缘塑胶
15.插置槽 16.插杆 21.外接管
22.绝缘塑胶 23.穿孔 24.内接件
25.插置管 26a.插杆 26b.插杆
41.插接管 42.穿孔 43.内缩弹片
44.开口切槽 45.触片 251.弧形翼片
T.余隙
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依形状结构乃包含:一可置入于接头本体(3)穿孔内之内接件(4),其前端为一呈管状体之插接管(41),于插接管(41)之上端缘处设有一触片(45),该插接管(41)之管壁环设有若干等间距之轴向穿孔(42),并使每两个穿孔(42)间之管壁体向内凹曲成一内缩弹片(43);
其中该插接管(41)上设有一与管轴心呈平行状之开口切槽(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秋池,未经简秋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2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挂历永久挂具
- 下一篇:内摩擦助力车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