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层流道片式超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93242125.3 | 申请日: | 199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4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炳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61/18 | 分类号: | B01D61/18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实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层 流道片式 超过 滤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中的超过滤器。该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浓缩、分离、提纯及纯水制备。
超过滤技术是以压力为动力,将加压液体物料通过膜表面,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液体物料透过超过滤膜,而截留大分子物质,使液体料液得以浓缩、分离及提纯的目的。通常的板式超滤器包括压板、隔板、滤膜、支撑板及密封件等主要部件并按一定次序叠加压紧而成。膜和支撑板上开有料液进出口,透过液由膜支撑板边缘侧面的引流孔引出,这种滤器的透过液由于要从膜支撑板侧面的引流孔引出,因而膜支撑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才能加工出能满足透过液流量要求的引流孔,膜的装填密度也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现有的薄层流道、薄隔板的新型板式超过滤器,虽较大地提高膜的装填密度,但该器的透过液是集中后引出器外特别是超过滤过程中如组件中有一张或几张膜损坏时,将会影响整台超滤器的过滤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薄层流道,每张支撑板两侧滤膜的透过液能单独引出,水力学性能优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薄片式超过滤器。
解决的方案是,采用薄板为导流板和膜支撑板材料,导流板和膜支撑板为同一结构形式;导流板、膜和支撑板交替叠合形成原液回路和透过液回路,并通过膜支撑板的特殊形式,分别将每块支撑板两侧滤膜的透过液单独引出。
本实用新型薄层流道片式超过滤器(下简称超滤器)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滤器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滤器的布水板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超滤器的密封垫片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超滤器的原液导流板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超滤器的膜支撑板A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超滤器的膜支撑板B结构图。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超滤器作详细叙述:
本实用新型超滤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超滤器主要由布水板1、密封垫2、原液导流板3、膜支撑板4、传流布5、滤膜6及湍流促进器7等部件组成。上下布水板1之间安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按原液导流板3、密封垫2、滤膜6、传流布5及膜支撑板4的顺序构成的过滤单元,并依靠上下布水板1的夹紧力使各部件紧密接触并形成原液流道和透过液流道。原液导流板3与滤膜6之间的空隙构成布水室,布水室的高度由密封片2的厚度决定。布水室中置有湍流促进器7,使在较低的流速下,也能实现湍流。由于原液流导板3采用侧分流结构,布水非常均匀。原液由原液导流板3上的布水孔3-3和密封垫2组合形成的原液流道引入布水室,浓缩液经原液导流板3的引流孔3-1汇集后引出器外。透过液通过传流布5进入膜支撑板4上的引流孔4-3和密封垫2构成的透过液流道后,再通过由导流板3、膜支撑板4、密封垫2叠合形成的流道经布水板原液进(出)口1-2引出器外。
本实用新型超滤器的布水板1的结构如图2所示。布水板1的一端加工有与原液进(出)口1-2相连通、数量及位置关系与原液导流板3的引流孔3-1或膜支撑板4的引流孔4-1相对应的引流孔1-1。在布水板1的一侧加工有数量与每个超滤组件中膜支撑板的数量一致的引出孔1-3及与其相连通、数量及位置关系与原流导流板3的传流孔3-2或膜支撑板4的传流孔4-2相对应的传流孔1-4和加工有透过液汇集孔1-6及与其相连通、数量同引出孔1-3并在其一侧的引入孔1-5,引入孔1-5与引出孔1-3之间用软管连接。整个组件的透过液最后集中于透过液汇集孔1-6排出器外。
本实用新型超滤器的原液导流板3的结构如图4所示。原液导流板3上加工有引流孔3-1和布水孔3-3。引流孔3-1为分布于导流板3两端适当部位、各一个以上的通孔,引流孔3-1的数量及位置关系与密封垫片2上的分流孔2-1相对应。原液导流板3上具有足够长度的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布水孔3-3与引流孔3-1相应配置。原液经过原液导流板3上的引流孔3-1后,通过密封垫片2上的引流孔2-1、布水孔3-3,进入原液布水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未经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2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臭氧化反应的装置
- 下一篇:抗青光眼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