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体换用旋转阀无效
申请号: | 93244567.5 | 申请日: | 199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20548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黔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黔鲁 |
主分类号: | F16K11/00 | 分类号: | F16K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2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旋转 | ||
本实用新型是对两种流体(气体或液体)进行相互转换单独取用或混合取用的阀门装置。
目前使用的阀门多数只能对一种流体实现取用,当管道上或密封容器中有两种流体需要用一个阀门实现相互转换取用或混合取用时,现有阀门对两种流体混合量很难实现可调取用,同时操作也不易。例如三通、四通型式旋塞阀能实现对两种流体介质的开启、关闭、换向操作,但对两种流体混合量难实现微调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对密封容器内或管道内两种不同类型流体实现转换取用或混合取用,并且两种流体混合量比例大小可调节的阀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对阀内流体导流管采用软胶管,将阀片制成偏心圆利用不同心圆旋转方式对导流软胶管进行压紧截流或对导流软胶管不压紧而导通。从而实现两种不同种类流体轮换导通或截断。例如,最初第一种流体导通,而第二种流体截断,若偏心圆阀片旋转180°后就使第一种流体截断,第二种流体变导通。要使两种流体取用恢复最初情况只要将偏心圆阀片再旋转180°如此继续这样操作实现两种流体相互轮换导通或截断。而且偏心圆阀片向左旋转或向右旋转只要旋转角度是180°的倍数(倍数为整数)都能实现两种流体轮换导通或截断。需要两种流体同时导通只需将偏心圆阀片旋转角度小于180°就能实现。当旋转角度是90°或270°两种流体等量导通。显然旋转角度大于或小于90°(270°)不等于180°时两种流体不等量导通,实现两种流体混合流出,这种情况下各单一流体流量由于偏心圆阀片对软胶管压紧程度不同则实现混合流量比例大小可调,但混合流体总流量不变。
本实用新型用于密封容器内液体取用时考虑到大气压力若不能进入容器内液体不会流出情况,在装置导流管旁并排气压导管。气压导管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一根较粗气压导管直插密封容器内底部,这种方式液体流量大,流速快,但气压导管平时都与液体接触。第二种方式气压导管是多根毛细气压导管并排组成。由于液体压力在毛细管内小于容器外大气压力使液体不会外泻。而且进气时毛细气压导管会发出响声。这种方式液体流量可根据调整毛细气压导管根数改变。毛细气压导管很短只放置在容器口不会在平时与容器内液体接触。这两种气压管方式各有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偏心圆阀片以左右旋转方式对两种流体实现相互转换取用或混合取用而且操作方式可采用手动或电动,对密封容器内两种流体取用考虑了气压导管,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轻便,能满足广泛用途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存放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封容器实施例纵剖面构造图。
图2是图1的Ⅰ-Ⅰ剖视图。
图3是图1的Ⅱ-Ⅱ剖视图。
图4是两种流体管道实施例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偏心圆阀片 2.软胶管 3.总导流管 4.分流导流管 5.多根毛细气压导管 6.单根气压导管 7.总气压导管 8.紧固圆板 9.阀体固定圆筒 10.紧固螺栓 11.圆环阀体 12.阀套管 13.阀套管盖 14.橡胶塞 15.液体隔板 16.容器与阀连接盖 17.单流体阀。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阀主要由具有偏心圆阀片(1)、导流软胶管(2)、分流导流管(4)、气压导管(5)(6)、圆环阀体(11)和阀体固定圆筒(9)组成。它们用紧固园板(8)和紧固螺栓(10)结合成阀的整体。分流导流管(4)一头穿过橡胶塞(14)内孔与容器内液体导通。另一头穿入导流软胶管(2)内,由图3所示,气压导管(5)由5根毛细管组成。它同分流导流管(4)并排插入橡胶塞(14)内孔,当容器立放时,由于它较短不会与容器内液体接触。而气压导管(6)是一根直插入容器底部的管子,当容器立放时,它与容器内液体接触。由图2所示,两根导流软胶管(2)穿过紧固圆板(8)后对称平放在固定圆筒(9)表面,而偏心圆阀片(1)则紧套在软胶管(2)外侧,当偏心圆阀片(1)在圆环阀体(11)外圆旋转时,由于偏心圆关系它对导流软胶管(2)实施压紧截流或不压紧导通。图2所示阀体固定圆筒(9)上方软胶管(2)未压紧液体导通,下方软胶管(2)因压紧而液体截断。图2中还标出偏心圆阀片(1)旋转对照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黔鲁,未经李黔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45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笔字书法临摹本
- 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组合振动行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