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踏板式避震助力车无效
申请号: | 93246407.6 | 申请日: | 1993-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3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炳庚;周俊山;钱世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化市双马助力车总厂 |
主分类号: | B62M7/00 | 分类号: | B62M7/00;B62K25/06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257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踏板 式避震 助力车 | ||
本实用新型踏板式避震助力车涉及的是一种助力车整体结构改进,特别是具有避震及踏板装置的助力车。
现有国内助力车均沿用普通自行车结构,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无避震结构,即采用普通自行车圆管焊接成三角式或单杠式车架,采用普通自行车前叉和衣架,在衣架与后泥板之间装配油箱;一种为有避震结构,即把前叉换成避震前叉,把立叉改成有弹簧的避震立叉,车架形式和油箱装配与前一种相同。这两种结构都存在以下缺点:1、骑行过程中,人的两脚只能放在脚踏上,长时间骑行人的下半身很容易疲劳,雨雪天容易弄脏衣服;2、避震结构简单,回弹噪音大,寿命短。也有效果较好、回弹噪音小的避震结构,但工艺复杂、制造成本大,且都是一次性使用,不能维修;3、油箱由于受位置的限制,体积小,装御困难,且使整车重心后移,安全性降低;4、车架由于采用普通自行车焊接圆管,强度差、钢性低,人在骑行时感觉到处都松动,有一种不安全感;5、没有工具箱,不便携带维修工具,发生故障时,无法维修;6、刹车灯与后照明灯安放在一个灯室内,不起刹车指示作用。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助力车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踏板式避震助力车,采用矩形管焊接“U”形结构架,具有与前三角溶为一体的油箱、踏板、双弹簧结构的前后避震器,强度好、安全实用、避震性好。
一种踏板式避震助力车是采取以下方案实现:踏板式避震助力车由前轮、前叉、前泥板、网篓、前照明灯、转向闪光灯、喇叭、车把、电器手把、油箱、前三角车架、鞍座、工具箱、衣架、后转向闪光灯、照明灯、后避震器、后泥板、后轮、中支撑、平叉、脚踏、发动机、踏板组成。前避震器安装在前叉两腿上。前叉避震器由支耳、螺母、下导杆、卡簧、尼龙导套、顶簧、活塞环、压簧、下肩板、上套管、前叉轴、上肩板、吊紧螺栓、垫片组成。支耳通过螺母并紧在下导杆上,下导杆上部具有活塞,压簧安装在套管内,支承在活塞上,活塞环套在活塞上,尼龙导套由卡簧固定在上套管内,顶簧安装在尼龙导套与活塞中间,尼龙导套由卡簧固定在上套管内,顶簧安装在尼龙导套与活塞之间。前叉轴与前三角中前叉管连接。后避震器安装在前三角与平叉之间,后避震器由橡胶衬套、衬管、上套管、压簧、尼龙活塞环、顶簧、尼龙导套、挡圈、下导杆、螺母、吊耳组成。尼龙导套由挡圈固定在上套管内、尼龙导套由卡簧固定在上套管内,顶簧安装在尼龙导套与活塞之间,下导杆上部具有活塞,活塞环 套活塞上,吊耳由螺母并紧在下导杆上。车架为“U”结构车架,采用矩形管焊接成“U”形结构车架,比一般车架提高了强度、钢性,油箱装在前三角车架大杠上面,在前泥板与发动机之间,与前三角车架溶为一体,在助力车脚踏上方安装有踏板,与油箱结合,同作发动的防尘罩。前后车轮的轮辋为幅板式轮辋。
踏板式避震助力自行车,由于采用矩形管焊接成“U”形结构车架,提高了整车强度、钢性,油箱与前三角车架溶为一体,油箱容积大大增大,且整车重心下移,稳定性提高,在助力车脚踏上方安装踏板,与油箱结合同作为发动机的防尘罩,这样骑车出门人的两脚可以任意伸展和放松。前、后避震采用双弹簧结构,与下导杆接触的导套及与上套管接触的活塞环,采用耐磨尼龙材料制成,且避导轨为两支撑点,一为死点与上套管连接,一为活塞点与下导杆连接,避震动作越厉害,避震钢性越好。即在每一上套管内装有两只弹簧,避免了避震回弹的撞击声,在上套管内由于卡簧固定,尼龙导套与下导杆接触,包在活塞上的尼龙活塞环与上套管内壁,接触这样能减小避震的磨损,延长避震使用寿命,且便于维修。在杠杆式衣架上装配工具箱,便于维修应用,刹车排灯安装在工具箱尾部指示明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踏板式避震助力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避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避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油箱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油箱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油箱A向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油箱B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化市双马助力车总厂,未经兴化市双马助力车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64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电话电磁辐射防护罩
- 下一篇:风轮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