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子控制低压霓虹灯无效
申请号: | 93246489.0 | 申请日: | 199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8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巍;李贵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奈 |
主分类号: | H05B41/36 | 分类号: | H05B41/36;H01J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电子 控制 低压 霓虹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采用低压电子电路控制的霓虹灯,特别是采用低压电子电路控制且具有多种功能的低压霓虹灯。
目前,霓虹灯已得到广泛应用,对美化环境起到了积极效果。就其工作方式而言,可分为二类,一类为高压霓虹灯,由于其采用高漏抗变压器,工作电压高,安全性差,且功耗大,效率低,功能单一,维护困难;另一类为低压霓虹灯,也采用电子电路控制,虽然解决了高压霓虹灯的不安全问题,但就目前进展而言,低压霓虹灯尚处起步阶段,其功能简单,工作形式单一,且普遍存在着驱动功率小的问题,不能实现大面积驱动。而且目前采用的霓虹灯管结构单一,显示方式少,颜色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低压电子电路控制的,且有多种显示功能和显示方式,驱动功率大的低压霓虹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霓虹灯管包括一个和电极相连的灯头,该电极伸入固定于灯头上一玻璃灯管内,该玻璃管内充有惰性气体,在其内壁上涂有荧光粉,该荧光粉涂层可用各种颜色的荧光粉配制成所需颜色,且该荧光粉涂层可涂成所需的任何形状,在玻璃管的外表面上涂有一导电层,该导电层上固接一卡环形成灯头上的另一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包括一个电源电路,一多谐振荡器,一多路时序信号产生器,一脉宽调节器,一个多路信号调制器,一个扫描波产生器,一个平衡调幅器,二组驱动器和二组霓虹灯管,其特征是电源电路为整个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为一14位串行二进制计数/分频/振荡器IC2,其11、10脚间串接电阻R1、电容C1,它们的接点间与其9脚接入电阻R2,其输出端11脚接入脉宽调节器的信号输入端,14脚接入多路时序信号产生器的信号输入端,该14脚一路又接至多路信号的三个四或非门集成电路IC4.IC5.IC6的信号输入脚1,一路经反相器IC8反相后接至IC4、IC5、IC6的相应输入脚5,3脚接入扫描波产生器中的一积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脉宽调节器为一单稳态触发器IC3,其信号输出脚6接入驱动器组的各驱动器功放部分,其信号输出脚7接入多路信号调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多路时序信号产生器由一十进制计数/分频器IC1和一组脉冲信号展宽电路组成,其中IC1的信号输出端Q0~Q9分别接入各脉冲展宽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该脉冲展宽电路为一阻容积分、整形网络,其相应输出端分别接入多路信号调制器中各信号输入端,该输出端Q0~Q9又分别接入扫描波产生器的各信号输入端;多路信号调制器由三个四或非门集成电路IC4、IC5、IC6构成,相应信号输入端与脉宽调节器及多路时序信号产生器的输出相接,输出端分别与驱动器组中各驱动器信号输入端相接;驱动器组中各驱动器均由复合三极管放大变压器耦合输出电路组成,其相应输出端与一组霓虹灯管相接;扫描波产生器为一组阻容积分电路,其相应信号输入端与多路时序信号产生器的输出端相接,其输出信号一部分输至平衡调幅器,一部分直接接至一驱动器组;平衡调幅器为一双T电阻对称网络,其输入端接至扫描波产生器的信号输出端,其输出端接至驱动器组的相应驱动器输入端;驱动器组前级为二级三级管复合放大、三极管跟随输出电路,后级为三极管复合放大,变压器耦合输出电路,其信号输入端接入平衡调幅器的信号输出端或直接接入扫描波产生器的信号输出端,其信号输出端接至另一霓虹灯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低压控制,安全性好,且显示形式多样,满足了不同场合的需要,且驱动功率大,带动的管子多。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图6给出的具体实用新型的霓虹灯管的若干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7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控制的电原理结构框图;
图8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控制电原理简图;
图9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控制电原理简图中有关部件的时序图。
在图1中,19是灯头,在灯座上固定有玻璃灯管21,一电极17一端伸于玻璃灯管内,另一端固定在灯头19上;该玻璃管内充有惰性气体22,在其内壁上涂有荧光粉18,该荧光粉可用各种颜色的荧光粉配制成所需颜色,在玻璃管的外表面涂有一层导电层16,在导电层靠于灯头的一端设有一卡环15,它通过导电胶与导电层相粘连形成灯头上的另一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奈,未经宋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6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