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感应报警环形锁无效
申请号: | 93246906.X | 申请日: | 1994-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7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生;陈飞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吉生 |
主分类号: | E05B45/06 | 分类号: | E05B45/06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33000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感应 报警 环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感应报警环形锁,属电子防盗锁技术领域。
现有的环形锁(链条锁或钢丝锁)主要是机械弹子及链条或钢丝装置,易被人撬开或用开锁工具打开,不具备报警功能,因而防盗功能不佳。中国专利公报上公告了一专利CN2103613U报警链条锁,它是依靠链条外层的电极护套中两个极在链条锁受钳、拉、压、割等作用时相互接触而接通发声器,使发声器发声而报警。但它不能提前报警,必须等盗贼切割链条锁时才能报警,往往即使报了警,链条锁也已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感应报警环形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它是在环形锁锁体的侧部开设一与插锁孔端部相通的孔,孔中设有一簧片开关,簧片开关的开与关与环形锁的开启与锁闭状态相一致,并且与环索平行设有一外感应线,且增设一含内感应线的报警电路,它包括振荡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双声发生器、音频推动级、稳压电路和电源组成,簧片开关控制报警电路中其它部分与电源间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报警电路中增设一定时响闹和锁定报警电路,它将电子表定时输出信号分为二路,一路作为报警电路的发声控制信号,另一路通过本定时响闹电路加至双声发生器输入端,使其暂不受感应信号影响,从而实现定时提醒响闹和自己开锁不报警的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报警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时响闹电路的电路图
以下对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包括锁体1、环形索2、锁端头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感应报警电路,并且在锁体1的侧部开有一个与一插锁孔端部相通的孔7,在其中设置有由带有绝缘层的动片端6和定片端5构成的簧片开关K,其动片端6与锁端头3的锁舌8相连,定片端5固定于孔7的左端部,与环形索2平行设有一外感应线4,其两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于锁体1与锁端头3上,感应报警电路由振荡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控制开关电路、双声发生器、音频推动发声电路、稳压电路及电源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感应报警电路的振荡电路由内感应线9、振荡线圈L1、三极管BG1、电阻R1、R2、及电容C1、C2组成,内感应线9通过螺钉固定于锁体1上并与外感应线4构成的环形回路相通,电阻R1、R2分别为三极管BG1的基极、射极偏置电阻,电容C2跨接于三极管BG1的基极及发射极间,振荡线圈L1与电容C1的串联支路跨接于三极管BG1的基极与射极偏置电阻R2间。
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处理电路由三极管BG2、反相器F1、F2、电容C3~C6、电阻R3~R9及二极管D1、D2组成,其中三极管BG2、二极管D1起整流放大作用,电阻R4、R6及反相器F1构成脉冲电压放大级,其放大信号经二极管D2输出至控制开关电路、电阻R8、电容C6及反相器F2构成延时电路,起延时控制作用,并经电阻R9反馈至三极管BG1的基极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电路由三极管BG3、电阻R3、R4组成,电阻R3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信号,另一端接三极管BG3基极,电阻R11跨接于三极管BG3基、射极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吉生,未经王吉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6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注式液压升柱器
- 下一篇:保温瓶管状加热器自动控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