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部全面按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47366.0 | 申请日: | 199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47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21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昱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5/00 | 分类号: | A61H15/0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莹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部 全面 按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人体按摩器,特别是一种适合人体背部使用的全面按摩装置。
图6所示为一种习用按摩机的立体示意图,其主要构成元件在于呈矩形的架座A1内部套设有一可以依架座A1上下滑动移位的活动托架A2,于活动托架A2上固结有一离合器A3,使该离合器A3与活动托架A2分别受到由马达M1、M2驱动的螺杆B1与传动杆B2的作用,再于离合器A3两侧传动轴A4枢设有一向前突出于活动托架A2的按摩臂A5;由两马达驱动螺杆与传动杆,来带动活动托架升降移位运动及同时带动按摩臂作按摩或捶打运动。
此类按摩机对人体背部按摩的最直接元件,主要是按摩臂A5,该按摩臂A5末端枢设有一按摩轮A6,该按摩轮A6完全依按摩臂A5移位,而使其左右两按摩臂呈一定间距大小;所以在对人体背部按摩时,仅有单一间距宽度的上下按摩效果,对于背宽大小不同的使用者而言,可能会有无法适应或是会降低其按摩效果的现象。
再者,按摩臂长度固定,且其末端直接枢结以按摩轮,再加上该按摩臂无法作前后移位运动,对于人体背部上下宽度有变化状态下,无法完全灵活适应,所以会有因背部凸凹不平而产生按摩轻重不均匀的现象。
为使现有的按摩装置的原本单纯而又有限的按摩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就必须提供一种改良设计的使按摩轮能够作适当弹性回动移位调整的背部全面按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按摩臂前端枢结有一固定位按摩轮与一回动移位按摩轮左右并列的背部全面按摩装置,使回动移位按摩轮位于外侧,以使能适当作弹性回动移位,以调节按摩轮间距的大小,以使不同背宽者皆能适应使用以及具有较大按摩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背部按摩装置,其基本结构包括:一矩形架座,该矩形架座内部套设有一可依架座上下滑动移位的活动托架,于该活动托架上固结有一离合器,该离合器和活动托架分别与由马达驱动的螺杆与传动杆相联接并被其驱动,于离合器两侧传动轴上枢设有向前突出于活动托架的按摩臂;
在两按摩臂末端的内侧各枢设有一按摩轮,同时在其外侧各以一轴杆枢设一受弹性元件顶抵而可作定角度弹性移位的回动移位按摩轮,两回动移位按摩轮左右对应,在该弹性元件顶抵下可自动调节其间距。
经由下文所载详细说明,来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附图,当能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前面所述目的及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A按摩臂前段结构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视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按摩轮作用示意图。
图3-A是扭力弹簧为弹性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V形簧片为弹性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按摩臂结合有摆臂的实施例图一。
图5是按摩臂结合有摆臂的实施例图二。
图5-A是图4、5的侧视作用示意图。
图6是习用按摩器及按摩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为一种背部全面按摩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其基本构成为:矩形架座A1内部套设有一可以依架座A1上下滑动移位的活动托架A2,于活动托架A2上固结有一离合器A3,使该离合器A3与活动托架A2分别受到由马达驱动的螺杆B1与传动杆B2的作用,再于离合器A3两侧传动轴A4枢设有一向前突出于活动托架A2的按摩臂A5、支撑臂A6等;由两马达驱动螺杆与传动杆,来带动活动托架升降移位运动及同时带动按摩臂作按摩运动。其不同于习用按摩器之处在于离合器A3两侧所结合定位的按摩臂A5,其末端内侧枢设有一按摩轮20,外侧则以一轴杆21枢设一受弹性元件23顶抵而可作定角度弹性移位的回动移位按摩轮22,而支撑臂A6与按摩臂A5间是采用球轴与球槽枢结,具有球动旋转的机能(参见图3-A),使该两按摩轮20、22突出于活动托架A2所结合的靠背垫(如图2所示),能随活动托架A2及离合器A3一起上下移位运动。
如图3所示,回动移位按摩轮22与按摩臂A5结合,其间所使用的弹性元件23以张力弹簧为代表,亦可以用同等效果的扭力弹簧23A、或V字形簧片23B取代,如图3-A、3-B所示。在按摩使用时,一旦受到背部顶压,则会以轴杆21为中心,弹性向外移位(如图3假想线部分所示),能够改变其位置,即可以相对应改变左、右按摩臂上所结合的两回动移位按摩轮间距大小;如此就可以在固定间距的两按摩轮20无法适应背部较宽者使用时,由该两回动按摩轮22自动调节间距来适应,除了可以提高对不同背部宽度者使用的适用性外,更可以增大按摩面。
如图4所示,前述按摩轮20与回动按摩轮22可以不直接与按摩臂A5结合,先在按摩臂A5末端枢设直立的摆臂24,再将前述两按摩轮20、22结合于摆臂24的上端或下端,再于另端枢设有另一按摩轮20(如图4所示),亦可以将两对按摩轮20、22同时设于上下两端(如图5所示),不管其如何的结合,其回动移位按摩轮22应位于外侧面。如此以摆臂24来提供按摩轮结合,其可以使按摩轮20、23随人体背部曲结贴近时,增加按摩效果,如图5-A所示,当人体背部初贴近时,仅有上端按摩轮靠背,但当背部再度贴近时,则该摆臂24会回动,而使上下按摩轮全部贴靠背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昱金属有限公司,未经光昱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73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