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微细气泡产生器无效
申请号: | 93247770.4 | 申请日: | 1993-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86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0-19 |
发明(设计)人: | 庄硕清;陈墉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硕清;陈墉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辛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细 气泡 产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泡产生器,特别涉及一种超微细气泡产生器,它对从高压桶所推送的水与空气的混合液作再次的粉碎,产生大量而超细微的气泡水,以提供更佳的曝气及沾附吸持污物的托浮效果,使污水达到更佳的净化,该超微细气泡产生器又兼具减压效果。
随着科技日愈进步,相对地将科技应用在日常上以提供更佳的服务,已蔚为风潮;其中,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保护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亦愈注重,特别是对于“污水处理”的要求更为愈加重视,而所谓污水处理即是将污水过滤净化;目前一般常用的“气泡浮除”,其构造设计是,有一处理桶,桶上设一废水入口,另有一送气装置可对桶内污水进行送气,亦即借助水与气体混合时产生气泡,再借气泡沾附、吸持污水中的污物,将之托浮至水面上,从而与净化的水体分隔,便于分流清除;在此种气泡浮除法中,有关水与空气的混合液产生的方式,可参阅图4,这是已知的产生气泡水的流程图。首先,由抽水泵91将水910抽入,水910可以是已经净化处理的水,这样可以使水循环使用。泵91在抽水的同时,也利用其上的进气阀911同时抽入空气,将水与空气送往高压桶92,经高压桶92的高压作用而将空气与水充分混合,形成“含有气泡的水”。此含有气泡的水自高压桶92高速释出时,不宜直接冲向处理槽中的废水,以免扰乱废水而减损其气泡浮除的功效,因此在送往处理槽94前可以先经过一减压阀93,经减压后,该含有气泡的水即可以适当的缓速流入处理槽底部,进行气泡浮除的工作。
用此种处理方式要使水中悬浮物上浮的关键,在于产生的溶解空气气泡的颗粒大小。因为固体粒子的浮起,是由于许多气泡吸附于粒子表面,共同将粒子托起、当悬浮粒子过小,致使吸附于其表面的气泡过少甚至无法吸附气泡而上浮能力不足时,便就仍会有部分微细悬浮物无法上浮刮除。因此若欲进一步除去细微悬浮物,则必须有产生更微细气泡的功能,方能提高悬浮物的上浮率。
又因为,当经过一装有弹簧的减压阀放出气泡时,除了所释出的气泡大小有一定的范围外,减压阀中的弹簧片亦容易因多年的使用而弹性变弱,致使所产生的气泡颗粒变大、数量变小而无法达到压浮的效果。
基于上述的污水处理构造设计中的气泡产生上的缺陷,为使其能突破污水处理过程中气泡体积不够超微细,更有效地使水槽达到净化的目的,发明人本着精益求精、创新突破的精神、积多年从事污水处理的经验,几经研究终于发明了超微细气泡产生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污水提升净化的超微细气泡产生器,这种超微细气泡产生器是对高压桶所送出的水与空气的混合液作再次的粉碎,从而产生大量而超细微的气泡水,以便使沾附吸持污物的托浮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微细气泡产生器,其同时对高压桶释出的水有减压效果,而不会有弹性变弱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所产生的这种超微细气泡能提高总水体的溶氧量,增加曝气效果,因而可适用于养殖池的曝气净水工作。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超微细气泡产生器主要特征在于:由泵将水与空气输送给高压桶,当高压桶内气体与水充份混合后,混合液就向一连接于高压桶上的超微细气生器推进,借助超微细气泡产生器进而将混合液作再次粉碎,从而产生大量而超细微的气泡水;该超微细气泡产生器设有一中空壳体,及一接头座,一端连接于高压桶,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以及一位于壳体内的挡体,一端面对应接头座端部,并可调节两者距离,且挡体与接头座相对端部形成有粉碎部,由内向外依序形成在流缝、第一粉碎区及一第二次粉碎区,其中第一粉碎区在接头座与挡体上形成圆弧形,而呈一椭圆扩大形状,而该第二粉碎区呈一较该流缝更小的细缝流出区;
借助壳体上的接头座,高压桶冲力使混合液冲入,并经流缝冲挤而至第一粉碎区,并在此区内因撞击到圆弧周壁而使气泡产生第一次的大量粉碎作用,再冲击至第二粉碎区,并受此细缝区的局部挤压而喷出大量又超细微气泡泡云液,产生第二次粉碎作用,使水与气体达到充分地混合乳化,确实溶气,污物可借助肉眼无法看出的大量超细小气泡快速地沾附而迅速托浮到水面上,达到净化的目的。
下面用实施例配合图示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其他优点做一具体介绍,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超微细气泡产生器的组合构造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粉碎部23及32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3-3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4为已知的产生气泡水的流程图;
首先,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超微细气泡产生器1包括:一壳体10;一接头座20;一挡体30;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硕清;陈墉,未经庄硕清;陈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77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