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语音报警防盗门锁无效
申请号: | 93248224.4 | 申请日: | 199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95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9 |
发明(设计)人: | 沈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伯文 |
主分类号: | E05B45/08 | 分类号: | E05B4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瑜 |
地址: | 2019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报警 防盗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告警门锁,特别是关于具有语音报警功能的门锁。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提高,安全防范愈显重要,目前人们常使用的门锁多为机械弹子门锁,虽使用方便,但易被小偷撬窃拨开。为此,有些人提出了一些利用电子电路与机械门锁结合可进行防盗报警的方案,但大多数结构较复杂,且一旦窃贼开门后拉断门锁与报警电路的连接,报警就停止。另外,一般防盗报警基本上都是警铃报警,缺乏号召旁人协助抓窃贼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使窃贼开门后拉断门锁与报警电路的连线,仍能继续进行报警且能发出呼唤周围人抓窃贼语音的防盗门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的带触头和锁舌的机械弹子门锁基础上,配设一个装在印刷底板上和罩在外壳内的,有源器件全集成化的语音报警电路,该电路除包括连接电池的电源开关K1外,还依次由下述电路逐级构成:①由时基电路Ⅰ、电阻器R1、R2、电容器C1、C2和第三开关K3组成的第一延时单稳态电路;②由门电路Ⅱ-Ⅵ、电阻器R3、R4和第四开关K4组成的逻辑电路;③由时基电路Ⅶ、电阻器R6、R7、电容器C3、C4组成的第二延时单稳态电路;④由语音电路Ⅷ、电阻器R8-R12、电容器C5-C8组成的放音电路;⑤由音频放大电路Ⅸ、电阻器R13-R15、电容器C9-C13组成的功放电路,该功放电路的输出端接扬声器。上述第三开关K3接在时基电路Ⅰ的触发端和接地之间,并置于弹子门锁锁舌之内侧,当锁舌向内退至开门位置,便使第三开关K3由开启转为闭合。上述第四开关K4置于弹子门锁触头之内侧,当触头在开门下弹突外部时,便使第四开关K4由闭合转为开启,该第四开关K4与电阻器R4串接后并联在电源两端,且它们的接点同逻辑门电路中的或非门Ⅳ的输入端相连。这样,当第一开关K1接通电源,经过一定时间的延时,才进入警戒状态,可避免用户正常离去开门的误触发,警戒状态下一旦第四开关K4打开,则经逻辑电路和第2延时单稳态电路,触发放音电路工作并经功放推动扬声器发出呼叫语音。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时基电路Ⅰ的高电平触发端和第三开关K3之间串接一第二开关K2。这样,当全家人回家后,夜晚入睡前打开第二开关K2,即使窃贼用钥匙开门也会报警。
另外,还可使逻辑电路中的或非门Ⅳ的其它输入端与接电阻器R4和第四开关K4的输入端一样,也接有电阻器和开关。将增设的开关(例如图1中第五开关K5)置于例如后门或窗户等需警戒的位置,一旦这些位置的门窗被打开,就使开关从闭合状态转为开启,而与第四开关K4起相同的作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处警戒功能。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通电进入警戒状态下是以第四开关K4开启来触发放音电路工作的,所以即使窃贼进门后企图拉断门锁与印刷电路板的连线来制止报警,但断线与开关开启状态一样,改变不了原工作电平,使报警电路连续呼叫,因此较之现有的报警门锁,具有即使拉断连线仍能继续报警的特点与进步。加上让语音报警电路的有源器件全集成化,且使用语音呼叫报警,使本实用新型工作更可靠、耗电少并具有号召旁人协助抓贼的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举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语音报警电路构成图;
图2是表示语音报警电路中有关开关与门锁关系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伯文,未经沈伯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82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