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漂白剂味的增稠次氯酸盐溶液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00176.8 | 申请日: | 199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89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民;小·A·加拉贝迪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罗洛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3/37 | 分类号: | C11D3/37;C11D3/39;C11D3/395;C11D7/2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元金,杨厚昌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白剂 增稠次 氯酸盐 溶液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次氮酸盐漂白剂组合物及其使用和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作为硬表面清洁剂使用的增稠次氯酸盐漂白剂溶液及其使用和制备方法。
很久以来,增稠次氯酸盐漂白剂溶液或组合物就有种种应用,包括硬表面清洁、消毒等等。出于多种考虑,主要是考虑到增加组合物在非水平表面上的停留时间,这些组合物通常在高粘度下使用。
更具体地说,业已广泛考虑到将这类组合物用于硬表面清洁。这些组合物由于其中次氯酸盐漂白剂组分的缘故,它们倾向于发出明显的漂白剂味,使用者对这种味道有不同程度的反感。因此,人们作出各种努力来制备漂白剂味减小的这类清洁组合物。这方面的一种先有技术方法是在泡沫式分配器中使用增稠的漂白剂组合物,例如Miyamori等人在1987年12月1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62-286000和Nibin等人在1988年4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62-72798中公开的方法。这些参考文献提出采用发泡系统来达到减小漂白剂味和刺激性的目的。然而,泡沫式分配器所覆盖的有效表面积取决于该分配器所制得或生成的泡沫材料的量。因此,在分配器的每次操作中,仅是相对小的表面被覆盖,这样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给定的清洁工作。换言之,这些分配器的特征在于将泡沫材料从分配器直接施用于待清洁的表面。因此相对来说,泡沫式分配器对于将泡沫材料快速施用于大面积待清洁表面是无能为力的。
用于硬表面清洁的增稠次氯酸盐漂白剂组合物的许多不同的实例已有广泛的来源。例如,Iding等人的欧洲专利申请EP373864(转让给Procter&Gamble公司)和1992年7月14日授予Prince等人的美国专利5,130,043(也转让给Procter&Gamble公司)提出将由聚丙烯酸酯增稠剂、氧化胺洗涤剂、任选的脂肪酸肥皂和/或耐漂白的合成阴离子洗涤剂组成的次氯酸盐漂白剂组合物用于清洁硬表面,如抽水马桶、浴室池砖和淋浴室壁等。
其他先有技术参考文献也提出了各种增稠的自动洗盘液体组合物,采用聚丙烯酸酯与胶态增稠剂相结合,从而使其在包含各种添加剂的次氯酸盐漂白剂组合物中具有适当的流变性质和稳定性。在这些其他先有技术参考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授予Stoddart的美国专利4,576,728。
一般来说,这些组合物在其预期的用途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人们发现仍然需要能提供改进的性能和优点的增稠次氯酸盐漂白剂组合物以作此用。
上述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次氯酸盐漂白剂组合物都有明显的“漂白剂味”,即使组合物也含有用来掩盖漂白剂味或使其不那么令人厌恶的一种或多种香料。漂白剂味可来源于次氯酸盐本身、分子氯或相关的化合物(如次氯酸)或是它们的混合物。产生漂白剂味的具体组分取决于不同的条件(如最终的pH值),特别是将次氯酸盐漂白剂组合物施用于待清洁表面的时候。同时,当然也希望保持这类组合物的状态,包括增稠和稳定性。
因此,本发明的具体目的是提供一种兼有增稠、减小漂白剂味和稳定性等优点的增稠次氯酸盐漂白剂组合物。我们意外地发现,交联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在本发明的这类次氯酸盐组合物中起到增稠或提高粘度和稳定的作用,同时还减小漂白剂味。交联的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可以从(例如)B.F.Goodrich公司(商品名CARBOPOL)或3V化学公司(商品名POLYGEL)等得到。为实现兼具增稠、稳定和减小漂白剂味的性能,交联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通常占次氯酸盐组合物重量的约0.2-2.0%,更优选占次氯酸盐组合物重量的约0.4-0.8%。
本发明还设想将次氯酸盐溶液在分配器中使用,该分配器适于将组合物溶液以液流或喷雾的形式喷射到待清洁的硬表面上。在这类应用中,需要对次氯酸盐组合物进行增碉以便提高组合物在表面上、特别是非水平表面上的停留时间。组合物在分配器中的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其稳定性能当然是重要的。为避免组合物中漂白剂组分的讨厌的或可能是刺激性的味道,特别是将组合物施用到待清洁表面上时,减小漂白剂味的性能很重要。这里,产生漂白剂味的具体组分可因应用条件而异,具体地说,可因需从表面清除的成分及其他条件(如温度等)的不同而异。产生所谓的“漂白剂味”的成分包括次氯酸盐本身以及次氯酸盐组合物的其他成分,其他成分包括次氯酸或氯气,这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当组合物的pH值基本上降到酸性范围时(例如,通过与欲从硬表面清除的有机物质接触)。我们发现,无论上述哪种成分产生漂白剂味,交联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在减小这类漂白剂味方面都出乎意料地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罗洛斯公司,未经克罗洛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01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