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自适应静噪系统的通信接收机无效
申请号: | 94101109.7 | 申请日: | 199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31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18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H·雷兹尔;阿兰·D·穆尔非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托罗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立英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自适应 系统 通信 接收机 | ||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接收机,具体涉及带有静噪系统的这类接收机。
无线通信接收机和静噪功能在本技术领域内是众所周知的。静噪功能一般允许接收机有选择性地让用户正接收的、通常是话音形式的信号通过。从相对的观点来看,在接收机正接收的信号不是所需的信号时,它应被静噪,以避免用户接收与“太弱或失真得而不能使用的无线电信号有关的干扰或不可靠的信号。
由于某些技术上的限制和用户主观上的要求,静噪功能会有各样的特性和特点。在这些特性和特点中典型的是静噪灵敏度、精密(tight)静噪限定值和单元(unit)特定的通常由用户确定的静噪阈值设定值。静噪灵敏度表示最低接收信号质量,如有必要,静噪功能能够可靠地鉴别出来。实际上,信号质量通常与固定接收信号特性(例如包括调制参数)的信号强度是同义语。
类似地,精密静噪限定值表示被接收信号质谱的相对端。确立它可以依据在比静噪功能能判别的最好信号质量值稍差些的质量水平时、静噪功能在技术上可得到的限定值,也可依据一个质量水平,在超出这个质量水平时对于信号的合意性几乎没有什么争论。在后一种情况下,精密静噪限定值被确立以确保不论静噪阈值如何、用户都不会丢失所需接收的信号。如这里所建议的,静噪阈值设定值是这样的,亦即当已接收的信号质量超过上述的质量水平时,它可导致静噪功能使接收机不静噪或静噪开路。平常,这个阈值设定值处在静噪灵敏度与精密静噪限定值之间的某处,并取决于诸如用户主观上的要求或该设备的典型运行环境等诸多无法估计的因素。
虽然上文所述的情况一般是可以接受的,但它却包括了一种或许是历史因素但不再是合理的假设,亦即影响静噪性能参数的接收信号特性大致是不变的。这样特性可能包括各种调制参数,比如频偏、带宽以及调制能量分布与频率的关系等。一部给定的接收机依次承担对模拟话音的发送、数据通信和保密的模拟话音发送等的接收任务,对于上述那些特性来说,它将碰到许多可能的关键性的变化。在今天的和可能明天的系统和设备上提出的日益增加的需求有可能使那些特性上的变化成为有规则的而不是例外的情况。
总之,不像现行的接收机静噪功能那样,在调制参数变化时,使接收机的最佳静噪特性也随着变化。这对精密静噪限定值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这个特性不随着调制的变化而相应地修正,则静噪阈值设定值就会高于由静噪功能所能判别的最好的接收信号质量。最终,这会导致接收机的用户丢失确实是可接受的接收信号。
很明显,现在需要一种带有自适应静噪系统的通信接收机,在静噪系统中,静噪特性随着接收信号的特性而变化。
这种需要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静噪系统的无线通信接收机并使该接收机在多种状态下工作而解决的。本发明的装置包括:一个接收机,它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工作,并提供已接收的信号;一个静噪装置,与该接收机相连接,当已接收的信号符合质量水平的要求时提供不静噪信号;一个控制器,与静噪装置相连接,当接收机在第一状态下工作时将质量水平设定到第一预定水平,当接收机在第二状态下工作时将质量水平设定到第二预定水平。
本发明的特点可相信认为是具有新颖性的特点,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已详细说明。现结合以下附图参阅本文的描述可对本发明本身及其优点能有最好的理解。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构成的一种无线通信接收机的电路方框图。
图2示出由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接收机来执行的程序流程图。
参见图1,该图示出一个具有自适应静噪系统的无线通信接收机,它包括:一个接收机11、一个静噪装置13、一个带存储器的控制器15、以及一个可调的静噪控制装置17。该接收机与天线19相连接,接收机的输出驱动扬声器21。
天线19连接到接收机的前端部23,前端部23包括诸如一个预选器、一个射频放大器和一个混频器之类的部件,安排这些部件是用以提供一个中频(IF)的无线电信号。接收机前端部23连接到接收机后端部25的中频部分27上,该中频部分27例如包括中频放大级和中频滤波器。中频部分27向检波器29提供所需无线电信号,检波器然后这个所需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解调,在其输出端31给出已接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托罗拉公司,未经莫托罗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11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附性清洁工具
- 下一篇:制备维生素A衍生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