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脱氧除氢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94103686.3 | 申请日: | 1994-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43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28 |
发明(设计)人: | 徐贤伦;马军;汤爱华;李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755 | 分类号: | B01J23/755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兰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宏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脱氧 催化剂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脱氧除氢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在石化、冶金、电子、建材、机械等部门往往需要使用高纯氮气(含氮量达99.999%以上)。目前在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含铂或钯的脱氧催化剂,需补充氢气后才能将氮中氧脱除,这作为还原性气体气氛使用是可行的,但不少工业产品对氮气中氢的含量有严格要求。目前在工业上有两种方法可获得高纯N2:一是直接由纯N2(含氧量为20~100ppm)经不配氢脱氧催化剂,将氮中氧脱至1ppm以下,目前国内用的主要是以MnO2为主的脱氧催化剂,该催化剂存在颗粒度小(≤1mm),使用时要求催化剂床层高径比大(达20∶1),还原活化温度高(~350℃)等缺点,在实验室内使用还可以,而在工业上使用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参阅Lab.Pract.1975,24(12).808(Eng)和J.Phy.E 1973.6(12)1208-10(Eng)二是由普氮(含氧量为1~3%(V))经钯—氧化铝催化剂配氢脱氧后,还达不到除去残余的氢(≤0.2%(V))的目的,必须再经不配氧除氢催化剂将氮中氢脱除至5ppm以下。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类脱氧除氢催化剂,以满足工业上由纯氮或普氮制取高纯氮的要求。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不配氢脱氧催化剂及不配氧除氢催化剂的应用。
脱氧除氢催化剂采用镍、锰或镍、铜元素为活性组分,并添加至少一种碱土金属元素作为助剂,以Al2O3为载体,形成的不配氢脱氧催化剂或不配氧除氢催化剂。
脱氧除氢催化剂的活性组分Ni.Mn.Cu元素,可提高催化剂的脱氧容量,降低催化剂还原温度,碱土金属元素作为助剂加入,可使活性组分分布更好,有助于稳定催化剂结构。
不配氢脱氧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助剂及载体的配比关系如下:NiO和Al2O3的重量比为5.0~35.0%,MnO2与Al2O3的重量比为10.0~40.0%,碱土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氧化物与Al2O3的重量比为0.3~3.0%。
不配氢脱氧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助剂及载体的最佳配比关系:NiO和Al2O3的重量比为7.5~20.0%,MnO2与Al2O3的重量比为15.0~30.0%,碱土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氧化物与Al2O3的重量比为0.5~1.5%。
不配氧除氢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助剂及载体的配比关系:NiO与Al2O3的重量比为10~40%,CuO与Al2O3的重量比为4,0-24.0%,碱土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氧化物与Al2O3的重量比为0.5~5.0%。
不配氧除氢催化剂NiO与Al2O3的重量比最好为15.0-25.0,CuO与Al2O3的重量比最好为7.0-16.0%,碱土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氧化物与Al2O3的重量比最好为1.0~2.0%。
脱氧除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一般可采用浸渍法或共沉淀法。浸渍法的制备过程如下:将含Ni与Mn或Cu元素的盐溶解,再加入碱土金属盐混合配制,采用共浸或分步浸渍的方法浸渍在Al2O3载体上,活性组分的盐溶液与载体的体积比例为0.6-1.2,在室温下浸渍,静置15~20分钟后,在80~110℃下干燥10-16小时,然后在400~500℃下焙烧6小时,得到呈黑色的催化剂。
催化剂颗粒度一般为2~3mm,2.5~3.2mm或3~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36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频识别特征片
- 下一篇:介质滤波器和天线转换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