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沙漠之沙为原料制作的炻器无效
申请号: | 94104108.5 | 申请日: | 1994-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17A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汉阳;许乃诚;张升棣;汪丽明;彭孝宝;刘山东;李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景德镇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熊赣荣 |
地址: | 333001***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漠 原料 制作 | ||
本发明涉及沙漠原沙的利用及炻器制作所需的坯用原料,属于一种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且掺入沙漠之沙为辅原料制作的炻器制品。
炻器(Stone Ware)介于陶与瓷之间,是一种缺乏半透明性的色瓷产品,由于炻器比瓷器具有更高的耐冲击强度和耐热震性,特别适应于机械化洗涤操作,所以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深受青睐。加上此种瓷胎对原料质量要求不是很高,便于就地取材,因此潜力极大,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在现有技术中,以普通陶瓷原料为主,掺入其它劣质原料或废料为辅的组配已有报导。例如《山东陶瓷》1991年第一期中报导的“铁质炻器的研究”,其原料配方中即含有低劣质原料:淄陶青土和红页岩。同期另则报导“高档炻器餐具的试制”,原料配方是以当地陶瓷原料为主,掺入部分废匣钵料为辅的组配。根据资料检索,至今尝未发现掺入沙漠之沙为原料制作的炻器有关方面的报导。这对于广大沙漠地区如何充分利用沙漠资源及发展陶瓷生产是不利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以治理沙漠,充分利用沙漠资源,变废为宝,从而发展沙漠地区炻器生产为宗旨,提出一种以劣质粘土(高岭土)为主,掺入沙漠之沙为辅原料所制作的炻器。
本发明的具体情况详细描述如下:
坯用原料配方(重量%):高岭土(或其它劣质粘土)60-80
沙漠之沙 10-30
熔剂矿物 1-10
相应的化学组成为:
SiO260-75% MgO 0.1-1%
Al2O322-35% K2O 0.4-3%
Fe2O31-4% Na2O 0.6-4%
CaO 0.1-1% TiO20.2-3%
本发明的要点是:掺用了沙漠之沙,此沙的化学组成为:SiO293-99%、Al2O31-3%、Fe2O30.1-2%、CaO 0.1-0.8%、MgO 0.1-0.7%、Na2O 0.1-0.5%、K2O 0.1-0.5%、TiO20.1-0.5%。
坯用原料配方中的高岭土、熔剂矿物均可就地取料、沙漠地区不乏此类资源,它为建厂投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原料配方中的熔剂矿物是一种由钠长石、石英、正长石、金云母和少量Fe2O3及TiO2共同组成的坚硬石状矿物,此种原料熔点低、熔剂化作用极强。原料配方中的沙漠之沙,一般呈红黄色、中空球状、易碎。
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十二头西餐具)
原料组配:高岭土70kg,沙漠之沙26kg、熔剂矿物4kg(上述原料均取之于利比亚塞卜哈沙漠区域)。相应的化学组成:SiO270%、Al2O324%、Fe2O32%、CaO 0.4%、MgO 0.6%、k2O 0.8%、Na2O 1.2%、TiO21%。生产制作工艺流程:先按照配方配料,配料放入球磨机,加水60kg混合球磨12小时(料∶水∶球为1∶0.6∶1.5),过目筛,然后经榨泥机脱水、练泥机练泥、塑压工艺成型、干燥、画边装饰、施釉、烧成即得所需炻器制品(它与现有的陶瓷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本发明可变废为宝,对逐步减少沙漠之沙患有着积积的意义与重大的效益,它具有成本低、实施容易,为沙漠地区发展陶瓷生产开拓出一条新路。本发明适用制作各种规格、器形的炻器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未经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4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跖疣和鸡眼中成药
- 下一篇:顽癣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