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级超微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04755.5 | 申请日: | 199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43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记;周性尧;张悟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鼎章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级超微 传感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纳米级超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部分:(a)纳米级超微柱电极,(b)纳米级超微盘电极,(c)经表面修饰成为纳米级超微传感器。
2.一种纳米级超微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a)以离子束轰击微米级碳纤维或金属丝电极尖端,制得电极尖端为纳米级的超微柱电极,(b)在制好的纳米级柱电极表面电聚合了一层3-烯丙基邻苯二酚纳米级的绝缘层,再将电极尖端切开而显露出平面,成为纳米级盘电极,(c)对纳米级盘电极表面修饰聚苯胺制成PH传感器,(d)将制作好的纳米级传感器或电极在真空下与电极支撑体、电极材料结合在一起,所制作成的电极的最小直径可达30nm。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离子束轰击碳纤维或金属尖端,所选离子束的参数为:加速电压Va≥2000至8000kV,离子束流≥0.1到20mA,掠射角θ≥10到35°,转靶速度ω≥5到85rpm,轰击时间t≥2到20h,真空度τ≥0.0001到0.005Pa。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级电极表面绝缘层,电聚合的电解液组成为3-烯丙基邻苯二酚≥0.05到0.2mol/L,苯酚≥1.0×10-6到1.0×10-4。mol/L,丁醇≥0.1到0.5mol/L,将它们溶解在≥20到80%的甲醇水溶液中,用NH3·H2O调节pH值至≥8.5到10.0范围;聚合电位:≥3.0到4.0V;聚合时间:≥5到15min;交联温度:≥120到250℃;交联时间:≥10到30min。
5.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在真空下加热,把支撑体玻璃毛细管与碳纤维或金属电极材料封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475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能液
- 下一篇:氢电极用储氢合金的熔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