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石破碎机无效
申请号: | 94106371.2 | 申请日: | 199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1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03 |
发明(设计)人: | 蒋奕心;李国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桢;蒋奕心 |
主分类号: | B02C2/02 | 分类号: | B02C2/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5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石 破碎 | ||
本发明为一种矿石破碎机,它包括传动机构和一对非同心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圆锥式破碎辊。
矿石粉碎分为破碎和磨碎两类。前者所用的传统设备多为颚式、锤式、辊式等,其破碎的粒度以mm计。后者所用的传统设备多为球磨或棒磨等,其破碎的粒度以μ计。
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目前对矿石破碎的力学过程尚不能做出定量的描述。但破碎业普遍附同德国学者的意见,即:①传统设备用于破碎,其有效功率不超过6%,磨碎过程的有效功率不超过0.6%;②在剪切、挤压、弯曲、打击、搓揉等诸多破碎手段中,以挤压方式使矿石破碎最为有效。以挤压方式使矿石破碎不仅避免了摩擦、冲击、振动、噪声等无用功的损耗,还由于这种作业方式具有降尘降噪的优点,从而可极大地改善作业环境。
基于上述观点,当前破碎业一是积极探索高效低耗的新手段、新机型,其中包括使挤压破碎的手段发挥的更充分;二是降低入磨粒度,即加大破碎机的破碎比,将球磨机内只能利用到功率0.6%的部分工作拿到磨机外,即可提高到功率利用的6%(一说30%)。这两点都是当前研究新型矿石破碎机所追求的目标。
当前诸多破碎机中,能够利用挤压方式破碎矿石的机型包括对辊式、锥式和旋盘式破碎机,其中锥式和旋盘式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也可以说锥式和旋盘式代表了国内外大破碎比、高效低耗的先进机型和先进技术。
以下就与本发明最为接近的现有技术--圆锥式破碎机的结构和原理进行描述:
它是有不同心的内、外锥辊构成破碎腔,其外锥辊为一定辊,内锥辊的轴心以转速n作旋摆运动,同时内锥辊又绕其自身轴线以转速n2作回转运动,但n2与n的方向相反,根据实际经验n2=n/20。因此这种破碎机虽能获得较大的破碎比,但破碎辊与矿石之间存在有滑动现象,压应力利用不充分,难以有效地降低作业噪声。同时由于外锥不转(固定),靠自重排料,也易产生堵塞现象,影响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科学合理,使压应力得以更充分利用,并具有破碎比大、工效高、噪声低、排料顺畅的矿石破碎机。
本发明目的可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的矿石破碎机它是由传动机构和一对非同心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圆锥式破碎辊组成;其相互配合的内、外两锥辊均为动式结构,且同向旋转。
本发明中的内、外两锥辊的配合面均为曲面结构;内、外两锥辊排料口的周边分别与两个同心圆球面相切,球心与内、外两锥辊轴线共交于一点;内锥辊的转动是通过与其结合在一起的立轴来实现的;外锥辊通过设置在其外壁上的齿圈与传动机构中的齿轮啮合在一起;安装在与内锥辊结合在一起的立轴上的锥齿轮和与其相啮合的锥齿轮的分度圆锥角的顶点交于两锥辊轴线的交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圆锥式破碎机相比,其突破点之一就是内、外辊同时同向、同步、同速转动。这样就可以完全消除现有技术中破碎辊与矿石间存在的滑动摩擦,使压应力得以充分的利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效;同时利用内、外辊旋转时夹持矿石所产生的离心力加速排料过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靠物料自重力下跌排料的状况,避免了出料口堵塞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内、外锥辊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本发明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以详细的描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由一对非同心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圆锥式破碎辊(8)(9)组成的破碎腔分为松弛段与压缩段。在松弛段,内、外两锥辊之间的间隙沿转动方向由大变小,矿石(17)得以下移;在压缩段,沿转动方向的间隙由大变小,产生对矿石的挤压,使之破碎为小块;破碎作业中,内、外两锥辊始终夹持着矿石同步旋转,避免了矿石与破碎辊之间的滑动摩擦,减小了冲击、振动与噪声。矿石同步旋转时的离心力还加快了排料速度,且矿石的排出力随着矿石的下移而加大。这就不仅有利于提高破碎机的生产率,也避免了作业中的堵塞现象。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矿石破碎机它是由传动机构和靠传动机构驱动的一对非同心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圆锥式破碎辊(8)(9)组成;外锥辊(8)和内锥辊(9)的配合面均为曲面结构,内、外两锥辊排料口的周边分别与两个同心圆球面(12)(13)相切,球心与内、外两锥辊轴线(14)(15)共交于一点(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桢;蒋奕心,未经李国桢;蒋奕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63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听觉开发左右大脑协调学习外语的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电动注菌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