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灸理疗仪无效
申请号: | 94107752.7 | 申请日: | 1994-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07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培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培仁 |
主分类号: | A61N1/32 | 分类号: | A61N1/32;A61N2/12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兰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玉双 |
地址: | 73002***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灸 理疗仪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灸理疗仪,含有壳体、面板等;属电疗、磁疗仪器。
中国是针灸医学的发祥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为了生存、健康长寿而创造出举世闻名的瑰宝-针灸医学。因其简单、方便、疗效迅速可靠而闻名于海内外。就其针具而言,虽经不断改进,从古代的石针、骨针、竹针到铜针、铁针、银针等金属之针,代替砭石之法,虽说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但仍不是最终的发展,尤其是金属针具仍然存在着不便普及,更有针具疗疾时产生恐惧心理及折针、晕针、针孔感染的弊端。随着高新技术的日益发展,高科技已逐渐渗透各个传统学科领域。中医理论也毫无例外地与高科技相结合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尤其是传统的中医医疗器械之一的针灸疗法中的针具与高科技的光、电、磁相结合得到了进一步的革新;例如目前流行的“电针疗法”、“磁针疗法”、“光针疗法”、“电磁疗法”等各种代针灸理疗法均是利用高科技的光、电、磁对人体的病灶区进行刺激,产生疗效;但是诸如此类的代针灸治疗仪作用于人体时仅产生针扎的感觉,或是利用针具将电、磁导入人体,而不具有传统中医针灸中捻针效应和压强效应,因而不能完全达到中医针灸的治疗效果。为解决捻针效应,在中国专利93118684.6中公开了一种“针灸理疗仪”,其特征是由音乐片产生脉冲信号,经电位器调节及三极管放大后,由输出变压器输出至理疗仪面板上的穴位探测孔,且在线路板上装有电机,电机轴上装有磁块,磁块与穴位探测孔相对,这种理疗仪的音乐片产生脉冲电信号到穴位探测孔作用于人体产生针刺效应;另外,由电机旋转带动磁块高速旋转产生高频旋转磁场作用于人体,从而产生了捻针效应;该理疗仪的缺点是电路产生的脉冲信号无法满足中医针灸传统手法中起针、留针等的需要,且捻针时压强感差、针刺感不柔和、针刺时疼痛。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产生两种针刺波和高频旋转磁场满足了针灸学中留针、起针及捻针手法的需求,且捻针效应、压强效应明显,能有效地调节和激发人体机能、进针针刺感柔和、治疗时无痛、无菌、疗效迅速、禁针穴位也可使用的针灸理疗仪。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针灸理疗仪含有壳体、面板等;在壳体上部设有圆形凸台,在凸台中心安装有2-5个信号馈送头,信号馈送头可由置放于壳体内的印刷线路板的电路输出信号供给;印刷线路板上的电路是由高频间断脉冲发生电路、变频变幅连续脉冲发生电路、馈送头电路和高频旋转磁场发生电路HGS组成;其中高频间断脉冲发生电路是由调制脉冲发生电路和由正反馈网络形成电路及调制输出电路形成的高频连续振荡波发生电路组成;调制脉冲发生电路是由三极管T1、T2、电阻R4、5、6、7、8、电容C2、3组成;正反馈网络形成电路是由电阻R9、电容C4组成;调制输出电路是由三极管T3、4、变压器B组成;变频变幅连续脉冲发生电路是由变频变幅连续脉冲形成电路和功放电路组成;其中变频变幅连续脉冲形成电路是由音乐片IC1、电阻R1、2、电容C1组成;功放电路是由三极管T3、4、变压器B组成;高频间断脉冲发生电路和变频变幅连续脉冲发生电路由频率选择开关K1选择P、J两点变换,高频间断脉冲发生电路和变频变幅连续脉冲发生电路的电信号由馈送头电路输出至信号馈送头;其中馈送头电路由电位器W1、电阻R10、电容C5组成;另外,高频旋转磁场发生电路HGS产生的高频旋转磁场与信号馈送头相对。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培仁,未经吴培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77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山梨酸的净化方法
- 下一篇:废旧橡胶边角块余料直接脱硫再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