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结构及其制法和生产该树脂结构用的挤出机无效
申请号: | 94108011.0 | 申请日: | 199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59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04 |
发明(设计)人: | 坂井秀敏;平塚元纪;渡边昭彦;山田元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K7/02 | 分类号: | C08K7/02;B29C47/3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季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 塑性 树脂 结构 及其 制法 生产 挤出机 | ||
1.一种包括热塑性树脂和增强纤维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均匀分散的增强纤维的重均纤维长度与数均纤维长度之比为1.1-5,且重均纤维长度为1.0-200mm,其中在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中增强纤维含量为0.5-90%重量,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是至少一种树脂,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稀-丙烯腈共聚物、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砜、聚苯氧、聚酯、热致液晶聚合物、聚苯硫、聚醚醚酮、聚醚砜、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氨基甲酸酯、聚醚酰胺和聚酯酰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均匀分散的增强纤维的重均纤维长度与数均纤维长度之比为1.1-3,且重均纤维长度为1.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增强纤维的重均纤维长度为4.5-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10根或以上为一束的增强纤维不高于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的横截面中观察到的所有增强纤维的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在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中增强纤维的含量为1-60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增强纤维是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其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热塑性树脂是至少一种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亚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类液晶聚合物、尼龙11、尼龙12、尼龙6、尼龙66、芳族尼龙、共聚的尼龙、聚苯硫和ABS树脂的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呈片材或棒材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通过挤出获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结构是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片材,片材中增强纤维的重均纤维长度与数均纤维长度之比为1.3-5.0,重均纤维长度为3mm-200mm,且10根或以上为一束的增强纤维不大于观察到的所有增强纤维的6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重均纤维长度为3mm-1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以10根或以上为一束的增强纤维不大于观察到的所有增强纤维的35%。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增强纤维的重均纤维长度与数均纤维长度之经为1.5-4.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是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的粒料,粒料中增强纤维的重均纤维长度与数均纤维长度之比为1.2-3.5,重均纤维长度为1.0mm-15mm,且10根或以上为一束的增强纤维不大于粒料横截面中观察到的所有增强纤维的6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粒料为2-5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重均纤维长度为2.0-5.0mm。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其中10根或以上为一束的增强纤维不大于粒料横截面中观察到的所有增强纤维的30%。
18.一种利用挤出机熔融挤出热塑性树脂和连续纤维生产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构的方法,所述生产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结的方法的特征是将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和增强纤维通过经加工后的螺杆和/或机筒以使螺杆表面和/或机筒内壁至少一部分表面不均匀而形成的控制机构,由此通过不规则表面的梳理作用控制热塑性树脂母料中增强纤维的精梳度和/或纤维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80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