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车用管状式触媒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08505.8 | 申请日: | 199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32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恭;王文彬;黄增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1N3/24 | 分类号: | F01N3/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力行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管状 触媒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机车用管状式触媒净化装置,尤指一种以简单的结构和低廉的制造成本就能有效的净化机车所产生的排气污染的净化装置。
众所周知,由于机车所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HC及CO等污染物,实为空气污染之主要原因,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之继续恶化,台湾地区环保单位遂制定机车第一期及第二期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根据第二期法规标准规定污染物上限为CH+NO=3.0g/km,CO=4.5g/km,同时新车型审验必须经耐久实验6000公里以上,方符合标准。
现今解决机车污染最有效且方便可行的方法即为加装触媒转化器,一般已知触媒转化器所应用的技术大致上可分为二种,分别为蜂巢式触媒转化器与排气管内壁面及构件表面的披覆触媒等,以下仅就以上二种型式有关之应用技术予以简单说明:
1.蜂巢式触媒转化器:
机车用蜂巢式触媒转化器之应用技术,大致上均沿用汽车之成熟技术而后予改进,以符合机车的使用。该技术的应用,系分别将触媒转化器连接于排气管膨胀室内的一侧端部及机车排气管的中途位置。
2.排气管内壁面及构件表面的披覆触媒:
该技术之应用,系将排气管的内壁面及排气管内的构件之表面,形成有陶瓷披覆层,并且在该陶瓷披覆层之上敷有触媒层。
上述已知触媒装置,系于引擎燃烧后的排气通过触媒单体之蜂巢式组织或排气经过的排气管内部表面或管状式单体时,借助于涂布在触媒单体或排气管内部表面上贵重金属的活性来加速机车排气污染物的氧化反应,以达到净化的目的。但,从上述已知技术之资料结果显示,对于污染之改善能力虽具有相当程度,但仍有如下之缺点:
(1)一般蜂巢式触媒转化器的成本组成,大致上可分为三项,分别为贵重金属、制造费及单体价格,而单体的价格,由于受到单体材料、制造困难(且控制于少数国外厂商)及专利保护等,往往占总成本之1/3至1/2间,使得蜂巢式触媒转化器价格居高不下,难为一般大众所接受。
(2)排气管内壁面及构件表面的披覆触媒,此项技术在实际运用上,其排气管和此项技术之匹配将显得相当困难,造成装置触媒于排气管内的不便。
所以,由上可知,上述各种触媒转化器,在实际实施运作上,显然仍具有极大不便与缺失,而可待加以改善。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产生双重扰流效果、以增加排气和触媒单体接触的的触媒净化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用排气污染之净化装置,适于设置在机车扩散锥管式排气管的膨胀室内;本净化装置以不锈钢板为材质,并将该材质表面冲制成多个透空或具凸缘的圆孔,后再将其卷成两个喇叭管,一为渐缩管,另一则为渐扩管,连接二管的小端口在一起而构成一独立单体,在此单体上内外表面均涂布一层可作为活性物之贵重金属,此单体之两外端则固定于排气管内部以使用。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由于排气先进入渐缩管,然后再进入渐扩管,使得排气产生双重扰流的效果。增加废气和单体接触的机会,配和单体表面涂覆的活性物,可达到较佳的净化排气效果。该装置制造容器,价格低廉且容易安装在排气管内。
为使公众对于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有更进一步了解与认同,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触媒单体的个体的展开图。
图2是本发明触媒单体的个体的展开图。
图3是本发明触媒单体的个体的平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触媒单体的个体的平面视图。
图5是本发明连接两个体成一独立单体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装置在机车扩散锥管式排气管之膨胀室的实施例图。
请参阅图1和图2,系本发明触媒单体之展开图,本发明之机车用管状式触媒净化装置,以不锈钢金属板为材料,将此金属板卷焊成两个以上的喇叭状个体11和12(如图3、4所示),第一个体11和第二个体12上可具有多个密布透空的圆孔13、14,连接两个喇叭状固体11和12的小端口侧而构成独立单体10。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连接两个单体成一独立单体的示意图,其中独立之单体10在内、外表面均涂有一层氧化铝并再含浸活性物(贵重金属)至适当厚度。
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发明装置在机车扩散锥管式排气管的膨胀室内的情形。本发明的净化装置的单体10以圆周焊接(或铆接)于双外侧大端口部的固定方式,设置于机车排气管20的前导管21后和消音器22前的第一膨胀室2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85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展宽装置用皮带
- 下一篇:一种四支路组合式过压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