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铸轮的连续铸造方法及压铸机无效
申请号: | 94109333.6 | 申请日: | 1994-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17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23 |
发明(设计)人: | 藤本军八;村田邦一;本田圣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州柳河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依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连续 铸造 方法 压铸机 | ||
本发明涉及利用能把熔融金属压入金属模、连续生产铸造制品的压铸机进行的压铸轮连续铸造方法及压铸机。
过去,例如在双轮汽车的轻金属合金轮的铸造方法方面,在以低速·低压铸造的重力铸造法及低压铸造法方面,由于铸造后必须整修加工,加工余量大,加工部位也多,因此为了把熔融金属压入金属铸型中来大量生产高精度铸造品,也广泛应用压铸法。
图10示出了使用传统的压铸机制造轻金属合金轮等的压铸方法,它使活动盘102向固定盘101方向移动,通过固定金属模103和可动金属模104的合模,形成金属模型腔105。再用柱塞把熔融金属从直浇口套管106压入其内部。
用过去的压铸法进行轮制品等的铸造时,由于必须切断向型腔105内压入熔融金属时形成的横浇口部107,因此不是把固定金属模103固定在固定盘101侧,仅使活动盘102的可动金属模104对着那固定金属模103作进退移动,而是还要如图10、11所示,使移动部108能离开直浇口套管的端部开口面,从这固定盘101的本体侧向活动盘102侧作进退移动。在使该移动部108可与固定盘101分离地进行压力铸造时,在合模状态下(移动部108与固定盘101紧密接触状态,而且是活动盘102与移动部108的左端面接合的状态),当柱塞被驱动,熔融金属被挤压进型腔105内时,在型腔105与直浇口套管106的连接部分就会形成浇口及横浇口部107。因此压入熔融金属后,移动部形成了好象被金属模型腔、成L状的浇口及横浇口部挟持一样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活动盘102移动成开模状态(向图左方移动),由于该制品的抱持力,移动部也同时向左移动(图11表示这一阶段的状态)。而且当活动盘102向固定盘101侧复位,移动接近固定盘101侧时,同样地把这移动部108向右方推压而完成上述合模动作。
此外,要使已压入成型的熔融金属从金属模型腔分离出来时,必须在金属模的内壁表面进行涂布分型剂的作业。历来是手工操作,用毛刷涂布或用喷枪等喷涂来进行涂布作业。
可是过去在上述熔融金属被压入后,在活动盘移向开模状态时,为了缩短铸造周期,移动部也随之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横浇口部被未图示的切断刀驱动机构切断。因此,由于各构成构件的微妙时间偏差,制品很易产生缺陷。对于大批量制品来说,尤其会造成巨大损失。
此外,移动部单单凭熔融金属制品的抱持力而伴随着活动盘移动,所以由于牵引力,浇口处会产生剥离部分,浇口部分会断裂,因此如果在将这移动部系止的状态下把活动模移向左方来开启铸模,那么在这浇口部分会产生浇口残余,以至不仅此后的制品全部成为次品,就连铸造本身也难以继续进行下去。
此外,用于金属模与制品分离的分型剂涂布作业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因此为了避免涂布不匀,作业就很费时间,作业效率就差,这就妨碍了铸造周期的缩短。
鉴于上述过去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与型腔内连通的浇口部分断裂事故的发生,并基本能完全确保制品质量的压铸轮连续铸造方法,同时提供能使分型剂涂布作业均匀完成,能大幅度缩短整个压铸铸造周期的压铸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方案所述的压铸轮的连续铸造方法,其所用设备包括具有可与本体部侧接触分离的半活动金属模的固定盘,以及具有与该固定盘的半活动金属模相对的活动金属模、并可向上述固定盘方向进退移动的活动盘,其工序包括:当熔融金属被压入金属模型腔中后活动盘作模开启动作时,用独立于活动盘的另外设置的驱动部的驱动力使半活动金属模与活动盘的模开启动作同步地向模开启方向移动,在活动盘到达模全开位置前的中间位置时使活动盘及半活动金属模停止,在该状态下,通过使剪切机构的切断刀下降来切断与制品连接的横浇口部,此后半活动金属模移动复位到本体部侧。
本发明第2方案提供的压铸轮的连续铸造方法,其所用设备包括具有可与本体部侧接触分离的半活动金属模的固定盘,以及具有与该固定盘的半活动金属模相对的活动金属模、并可向上述固定盘方向进退移动的活动盘,其工序还包括:在熔融金属被压入金属模型腔内之前,在向该金属模型腔内供给带电粉末分型剂的同时,使金属模型腔内部减压,使该粉末分型剂电沉积在金属模内壁上,此后再进行熔融金属的压入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州柳河精机株式会社,未经九州柳河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93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上地下无线通讯系统
- 下一篇:八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