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孔镗槽刀无效
申请号: | 94110803.1 | 申请日: | 1994-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13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张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剑 |
主分类号: | B23B29/02 | 分类号: | B23B29/0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杨中元 |
地址: | 410008***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孔镗槽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工具,具体是指一种能在支承板的管孔中内壁镗槽的刀具。
目前镗床对管孔内壁的镗槽加工一般采用单刀,刀的着力点与镗床悬臂的距离较远,力点易飘移,加工难度大,加工工件精度差,功效低,易造成材料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障工件加工质量,快速的双刀管孔镗槽刀。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是:它由刀杆、套筒、内芯、弹簧、刀轴、滑动螺杆、塔形轴套底座、偏心轴套、刀头和刀刃组成。其特征在于刀杆与套筒为一体,套筒的空腔中置入一内芯,内芯通过固定螺杆与套筒连为一体,内芯内置有弹簧和刀轴,其外壁开有滑槽,滑槽的深度与刀轴孔槽相通,在滑槽中用锥端紧定螺钉与刀轴螺孔相接,刀轴通过塔形轴套底座从偏心轴套中伸出,刀轴端部焊有刀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向剖面图;
图3为图2下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零件分解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进刀镗削的三种状态示意图;
图5A为刀刃进刀前剖面示意图;
图5B为刀刃进刀进程剖面示意图;
图5C为刀刃进刀最深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利用本发明加工后的工件剖面图。
上述图中,1-刀杆,2-套筒,3-固定螺杆,4-内芯,5-滑槽,6-锥端紧定螺钉,7-刀轴,8-滑动螺杆,9-底座盖,10-罩盖,11-刀头,12-刀槽,13-刀刃,14-偏心轴套,15-轴承,16-塔形轴套底座,17-弹簧,18-刀轴定位孔,19-刀轴孔槽,20-纵向孔,21-刀轴螺孔,22-定位销,23-工件,24-槽,25-管孔。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本发明由刀杆(1),套筒(2),内芯(4),弹簧(17),刀轴(7),滑动螺杆(8),塔形轴套底座(16),偏心轴套(14),刀头(11)和刀刃(13)组成,其特征在于刀杆(1)与套筒(2)为一体,套筒(2)的空腔置入一内芯(4),由固定螺杆(3)通过套筒(2)壁两相对的螺孔固定在内芯(4)外壁相应的穴位中,使内芯(4)与套筒(2)连为一体,沿内芯(4)外端面中心轴钻一深盲孔槽一刀轴孔槽(19),在其刀轴孔槽(19)中依次置入一弹簧(17)和刀轴(7),在内芯(4)外壁一位置开一与轴向有45~60°夹角的滑槽(5),滑槽(5)的深度与刀轴孔槽(19)相通,滑槽(5)两端的夹角大于180°,在滑槽(5)最下端的位置,用锥端紧定螺钉(6)拧入刀轴螺孔(21)中;在内芯(4)外端环形面,刀轴孔槽(19)两侧的直径上钻两个纵向孔(20),在纵向孔(20)中分别置入两根滑动螺杆(8),有螺纹的一端套上底座盖(9),与塔形轴套底座(16)的相应螺孔以螺纹相接,在塔形轴套底座(16)梯上装上轴承(15),盖上罩盖(10)并与底座盖(9)螺纹相接,刀头(11)从偏心轴套(14)中伸出,将两片刀刃(13)焊在刀头(11)上,使有刀刃(13)的一侧形成一个能出屑的刀槽(12),处理好的刀刃(13),其锋端置于偏心轴套(14)的厚壁外边缘,刀轴定位孔(18)中安插定位销(22)。
本发明在使用时,参见图5、图6,将刀杆(1)插入夹具中,将刀头(11)插入工件(23)的管孔(25)中,使偏心轴套(14)进入管孔(25)中,机器启动后,由于刀杆(1)、套筒(2)、刀轴(7)以及塔形轴套底座(16)和偏心轴套(14)都连为一体,除底座盖(9)和罩盖(10)不转动外,其他都旋转,由于此时刀头(11)与偏心轴套(14)同步旋转,刀刃(13)还镗削不到管孔(25)内壁,当人力作用于操作杆,使刀具下压时,因刀轴(7)与刀轴定位孔(18)中安插定位销(22)后,刀头(11)在管孔中的深度未发生变化,塔形轴套底座(16)压着定位销(22),使刀轴(7)向刀轴孔槽(19)中位移,压迫弹簧(17)回收,滑动螺杆(8)则随之向纵向孔(20)延伸,由于刀轴(7)的纵向运动,锥端紧定螺钉(6)沿滑槽(5)轨道运动,使刀轴(7)自转,刀刃(13)从A状态向B状态过渡,最后到C状态,则镗出两道槽(24),也就是说,我们可对管孔(25)内壁槽(24)不同深度要求,确定不同的操作压点位置,当完成镗槽后,只要松开操作杆使刀刃(13)回到A状态,即可取出刀具,按上述方法再镗第二个管孔(25),如此循环往复,在短时间内即可镗出一批质量高的管孔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剑,未经张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08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瓶盖
- 下一篇:省电的双音多频编码语音寻呼方法及其语音寻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