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4111492.9 申请日: 1994-11-04
公开(公告)号: CN1053554C 公开(公告)日: 2000-06-21
发明(设计)人: 赵博光;刘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7/06 分类号: A01G7/06;A01N43/42
代理公司: 东南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唐建清
地址: 21003***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苦豆碱 防治 松材线虫 方法
【说明书】:

发明为一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涉及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害的方法。

松树的松材线虫病是由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携带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us xylophilus<Stener et Buhrer>Nicker)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害自1982年在我国南京首次发现以来,迅速扩散,分别在浙江、安徽、山东和广东等地均有发现,成为威胁我国华东和华南广大林区的一种灾难性病害。日本早在1905年就曾经报道了该病,由于该病的危害,据统计,1948年损失松材123万立方米。1979年木材损失最大,为240万立方米。早期的日本研究者认为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将染病树木伐倒后剥皮或火烧伐倒木等措施。40年代至50年代,也采取了一些采伐焚烧以外的其他防治措施,包括诱饵树技术、培育松树抗性品种、对感染原木进行采伐—剥皮—焚烧措施等。70年代则采用了喷洒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等杀虫剂为主要防治手段的方法,该方法以防治传播媒介——松墨天牛为主,也取得了一些防治效果。但由于松墨天牛成虫期长,飞翔能力强,至今尚未能成功地抑制松材线虫病害的扩大蔓延。80年代以来,对松材线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施用量分别为杀螟松(MEP)6PPM,倍硫磷(MPP)0.8PPM,甲氨甲酸萘酯(NAC)32PPM喷洒,该方法能在一天内杀死80%以上的松墨天牛成虫。这是一种依靠杀死传病媒介来保护松树的被动防治方法,它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大发生,并对地面植被有相当程度的化学药品污染。

2.采用杀线虫剂(mesulfenphos,tartalicacid)用注干法施药防治松材线虫。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保护珍贵树木或小林分,且效果不很理想,且对人畜毒性大。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法主要以喷洒杀虫剂控制松墨天牛为主,但由于松墨天牛成虫期长,抗药性强,防治效果很不理想。至今尚没有研究出能实际应用的杀松材线虫的高效低毒专用农药,也未见有兼治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的药剂或方法的研究报道。许多受松材线虫危害的国家正在寻找更理想的防治措施或药剂来减少松材线虫病的危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寻找理想的松材线虫病害防治方法和防治药剂。

本发明所找到的理想的松材线虫病害防治药剂,是从苦豆草中提取分离出来的苦豆碱。苦豆草(Sophora alopecuroides L.)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野生灌木,苦豆碱(aloperine)则是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采用1980年第8期《中草药》杂志中“苦豆草生物碱甲苯提取分离生产工艺的研究”一文所介绍的方法,可从苦豆草中分离出苦豆碱,苦豆碱属喹诺里西啶(quinolizindine)类生物碱,是植物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

本发明所找到的理想的松材线虫病害防治方法是,将上述提取出来的苦豆碱或苦豆碱与盐酸、硫酸、硝酸形成的盐配成的溶液,在春季气温达20℃以前,采用注射的方法,使苦豆碱在松树根、茎、叶的总体积中的含量不低于5×10-5g/g,即可使松材线虫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从而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害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防治方法相比较,具有极强的杀线虫活性效果。当苦豆碱在松树根、茎、叶的总体积中的含量为1×10-4g/g和2.63×10-5g/g时,15天后,其杀线虫率分别达到了99.9%和94.3%。且所用药剂对环境几乎无任何污染。

附图的说明:

图1所示曲线为采用本方法,在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过程中,不同浓度的苦豆碱的杀线虫率与时间的关系。

实施例一:

将苦豆碱配成1~30%浓度的溶液,在春天气温达20℃以前,用注射机吸取上述苦豆碱溶液在松树树干的中部或胸径处绕树干均匀注射3~5处,注射深度达树的木质部,使苦豆碱在松树根、茎、叶的总体积中的含量不低于5×10-5g/g即可。

实施例二:

将苦豆碱的盐酸盐溶液配成1~30%浓度的溶液,在春天气温达20℃以前,用注射机吸取上述苦豆碱溶液在松树树干的中部或胸径处绕树干均匀注射3~5处,注射深度达树的木质部,使苦豆碱在松树根、茎、叶的总体积中的含量不低于5×10-5g/g即可。

实施例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1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