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泪小管鼻泪管钻切针无效
申请号: | 94111759.6 | 申请日: | 199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49A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27 |
发明(设计)人: | 何爱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爱唯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泪小管鼻 泪管 钻切针 | ||
本发明涉及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具体地说,它涉及经泪小管途径行鼻泪管阻塞的疏通手术。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在广大农村尤为多见。本病为鼻泪管炎性粘连阻塞所致,药物治疗无效。数十年来,国内外均采用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本病,但手术需凿骨孔,有时出血较多;小泪囊、萎缩性鼻炎及老年患者不宜施行;且手术难度大,在基层不易普及开展。因此,简化本病手术方式已成为眼科医生共识。目前,简化手术主要有鼻泪管置管术和鼻泪管疏通术两类,前者系采用金属、塑料或硅胶等材料制成义管,长期或短期置入,达到治疗目的;后者系采用器械,直接疏通阻塞部位。
鼻泪管探通术是一种公知的、最简易的传统疏通术,采用泪道探针,经泪小管行鼻泪管探通。由于受泪小管直径的限制,泪道探针的直径仅0.6-1.6mm,探通后在鼻泪管阻塞部位形成的孔隙较小,仅个别患者能够治愈。鼻泪管阻塞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疏通手术,采用2.8mm直径环钻,经皮肤及泪囊切口,直接钻切疏通阻塞部位,治愈率88%,参阅《中华眼科杂志》1986年第1期第33页。因此,提高疏通手术治愈率的关键是要在疏通部位形成一较大直径的孔。鼻泪管阻塞切除术需做切口,造成面部及泪囊疤痕,也给失败患者二次手术带来困难,且手术仍有一定难度。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非切口途径的鼻泪管钻切针,经泪小管行鼻泪管疏通,增加疏通部位的孔径,减少术后重新阻塞,提高简易疏通手术治愈率。
为解决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圆柱形金属针的针尖与针体之间,设置一扁平状钻切部,其正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宽度大于针体直径,侧面呈“X”形,厚度小于针体直径。由于泪小管为一弹性软管,能适应钻切部截面的扁平形状,当钻切部截面周长等于或小于泪小管最大周长时,就能通过泪小管进入泪囊。到达鼻泪管阻塞部位后,旋转针体,利用钻切部的侧面钻切疏通,则在疏通部位形成一直径等于钻切部宽度、大于泪小管进针直径的圆孔。
该针可以是不同大小的数个型号,钻切部正面最宽处的宽度1.8-3.0mm,截面周长4-7mm。针体直径越大,越接近或达到泪小管最大扩张度直径,钻切部截面周长与针体周长之差越小,或二者相同,以保证顺利通过泪小管。
该针针尖和钻切部的总长度8-16mm,当针尖抵达鼻骨时,钻切部已全部或大部进入泪小管。针体直径1-2mm,其后有圆柱形手柄,表面有防滑纹。
该针可以是空心的,手柄后有连接注射器乳头的针座,出水孔位于针的前部。在疏通手术中,可随时注水冲洗,而不必拔针另用冲洗针冲洗。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克服了泪小管管径的限制,疏通鼻泪管后,形成一直径大于泪小管进针直径的圆孔。与传统探通术比较,由于疏通部位孔径增大,减少了术后再度粘连阻塞,显著提高了简易疏通手术治愈率。手术操作简便,适应范围广,尤其在基层医院,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方法;如未治愈,不影响患者接受其它手术;且器械成本低,利于普及推广。
临床应用:采用本发明器械行鼻泪管疏通术32例,钻切部宽度2.3mm型号针泪小管通过率100%,2.5mm型号针通过率68.7%,2.8mm型号针通过率37.5%。术中泪道冲洗畅通率100%,经术后观察3个月以上者25例,治愈率68%(17/25)。
图1是本发明经泪小管鼻泪管钻切针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经泪小管鼻泪管钻切针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经泪小管鼻泪管钻切针钻切部的截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
如图1、图2所示,针尖1的尖端圆钝,在针尖1与针体3之间,有一正面呈圆形或椭圆形、侧面呈“X”形的扁平状钻切部2,其正面最宽处的宽度1.8-3.0mm,厚度0.3mm,截面周长3.94-6.34mm。针尖1和钻切部2的最佳长度分别为2-4mm和8-10mm。针体3直径1-2mm,长度60mm。针体3后有圆柱形手柄4,表面有防滑纹。该针是空心的,手柄4后有连接注射器乳头的针座5,出水孔6位于钻切部2正面一面的后坡面。
图3为钻切部2的三个等距截面图,截面的两个长边平行,两侧呈半圆形。截面2a、2c的宽度小于2b、厚度大于2b、周长等于或小于2b。
附表为本发明经泪小管鼻泪管钻切针各型号的实施情况。表中钻切部的各项数据系指图3的截面2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爱唯,未经何爱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17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免维护蓄电池
- 下一篇:升华物质场导返老还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