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处理电池冲棒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4111778.2 | 申请日: | 1994-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45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03 |
发明(设计)人: | 丁培道;石功奇;刘江龙;周守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09 | 分类号: | C21D1/09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荣清 |
地址: | 40004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处理 电池 工艺 | ||
1.一种激光处理电池冲棒工艺,包括去除电池冲棒上的油污,确定激光处理电池冲棒的扫描起点,确定激光处理电池冲棒的工艺,用激光器对电池冲棒进行处理、冷却,对激光处理后的电池冲棒回火处理后冷至室温;其特征在于:
1.1选择激光处理电池冲捧的方式:
1.1.1.当电池冲棒的洛氏硬度大于或等于64时,用含碳的黑化剂黑化该电池冲棒端头表面,其黑化涂层厚0.01-10um,宽度2.0-5.0mm;
1.1.2.当电池冲棒的洛氏硬度大于或等于65时,用含碳-氢粘合剂混合钨12铬4钒4钴5超硬高速钢粉末,将其覆盖在电池冲捧工作带表面上,其覆盖层高度10-2-101mm,宽度2.0-5.0mm;
1.1.3.当电池冲棒的洛氏硬度大于或等于66时,直接用送粉器以0.01克/秒-100克/秒的送粉速度向熔池送入钨12铬4钒4钴5粉末;
1.2激光处理电池冲棒的工艺参数是:
激光功率: 102-104W,
功率密度: 103-105W/cm2,
离焦量: 0.1-10.0mm,
扫描速度: 10-2-102mm/秒,
光斑面积: 100-102mm2,
作用时间: 10-3-100秒;
1.3对激光处理冷却后的电池冲棒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次数: 以相同回火工艺连续回火1-3次,
回火温度: 350-650℃,
回火加热速度:100-102℃/秒,
保温时间: 0.5-5.0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处理电池冲棒工艺,其特征在于用钨12稀土高速钢制成的电池冲棒激光处理工艺是:
2.1在电池冲棒端头上覆盖一层高出其表面0.5mm的钨12铬4钒4钴5粉末强化材料;
2.2激光处理工艺参数为:
激光功率: 1400W,
功率密度: 1.7×104W/cm2,
离焦量: 2.50mm,
扫描速度: 15mm/秒,
光斑面积: 8.04mm2,
作用时间: 0.21秒;
2.3冷却后回火:
回火温度: 560℃,
回火加热速度:70℃/秒,
保温时间: 1.5小时,
冷却速度: 50℃/秒,
以相同回火工艺连续回火3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处理电池冲棒工艺,其特征在于钨3钼2铬4钒硅高速钢制成的电池冲棒的激光处理工艺是:
3.1用碳黑使电池冲棒刃口黑化;
3.2激光处理工艺参数为:
激光功率: 1200W,
功率密度: 1.6×104W/cm2,
离焦量: 5.0mm,
扫描速度: 45mm/秒,
光斑面积: 7.07mm2,
作用时间: 0.06秒;
3.3冷却后回火:
回火温度: 560℃,
回火加热速度:60℃/秒,
保温时间: 2.0小时,
冷却速度: 50℃/秒,
以相同回火工艺连续回火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177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孔装置
- 下一篇:止血炎痛停护膜气雾剂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