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消泡剂无效
申请号: | 94112403.7 | 申请日: | 199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61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吉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吉锦 |
主分类号: | B01F17/42 | 分类号: | B01F17/42;B01D19/04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丽华 |
地址: | 1160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消泡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
目前用于水介质的消泡剂有聚氧丙基甘油醚,其有一个消泡基团,该聚氧丙基甘油醚再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的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其消泡基团为它虽比前者多了一个消泡基团消泡能力有所增强,但其组分单一,消泡速度与抑泡能力都受局限,仍满足不了生产对高性能消泡剂的需要。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泡速度快、抑泡能力强的消泡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用于水介质的高效消泡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50-60%聚氧丙基甘油醚或聚氧丙基聚氯乙基甘油醚分别与5-20%C10-C18脂肪酸在90-150℃酯化20-90分钟所得产物再分别与20-30%助消泡剂、0.5-1.0%分散剂在40-50℃混合30-60分钟得到的产物。最好助消泡剂为甲醇、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和乙酸乙酯。分散剂为乳化剂NP、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和油酸聚氧乙烯酯。原料中加入8-16%氯化蜡。
本发明的主体消泡成分为聚氧丙基甘油(单)脂肪酸酯或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单)脂肪酸脂,再与助消泡剂、分散剂以及增效剂的组合物。其中主体消泡剂是由聚氧丙基甘油醚或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与C10-C18脂肪酸如癸酸、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和油酸等酯化的产物,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式中:R为C10-C18烷基
m为聚环氧丙烷摩尔数,其中m=m1+m2+m3
n为聚环氧乙烷摩尔数,其中n=n1+n2+n3
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在聚氧丙基甘油醚或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末端增加一个消泡活性基团,其与原有的活性基团共同作用,因此使消泡速度、抑泡能力都大幅度提高。其中聚氧丙基甘油醚或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的用量少于50%则上述反应不完全,如果高于60%则不能生成消泡性能好、易溶于水的单酯化产物。因此其用量在50-60%比较适宜。C10-C18脂肪酸的用量少于5%,上述反应不完全,如果它的用量多于20%,则会生成难溶水呈凝固态的二酯化甚至三酯化产物。因此其用量在5-20%比较适宜。为提高主体消泡剂的消泡性能,还加入具有渗透、降凝、降粘、分散和破泡作用的助消泡剂,其可以是醇类如甲醇、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也可以是乙酸乙酯。其用量低于20%时助消泡作用不理想,而用量高于30%时会冲淡主体成分,影响消泡效果,因此其用量在20-30%比较适宜。为进一步改善酯化后大分子量产物的溶水分散问题,可以加入分散剂,其可以是乳化剂NP、吐温类(T-20、40、60、80)油酸聚氧乙烯酯等,其用量低于0.5%分散作用不明显,高于1.0会冲淡主体消泡剂影响消泡效果,因此其用量在0.5-1.0比较适宜。最好再加入增强抑泡能力的增效剂氯化蜡,其用量低于8%增效作用不明显,其用量高于16%会使最终产品分层,产品溶水后呈乳状液,因此其用量在8-16%比较适宜。
本发明产品的制备过程简述如下:
本发明的制备过程主要分两段:即酯化反应和混合调制。酯化反应主要是聚氧丙基甘油醚或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与脂肪酸的反应。首先按上述规定的比例取甘油醚和脂肪酸,将它们加入反应容器内,于常压下在90-150℃搅拌反应20-90分钟,将上述反应产物降温至50℃左右,再分别加入按上述比例关系所取的助消泡剂和分散剂,于40-50℃搅拌30-60分钟,得到PH值5-7、密度0.8-1.0的无色至黄色液体即为本发明产品。最好再向上述产品中加入按上述比例关系所取的增效剂,搅拌均匀后即可。
本发明产品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消泡速度快、抑泡能力强,是现有消泡剂消泡能力的1-2倍,应用该消泡剂可降低消泡剂的用量1-2倍。
2、制备方法简单、产品收率高,没有副产物和三废产生。
例1
取57.4份聚氧丙基聚氧乙基甘油醚、12.5份十六烷酸,将它们加到带有蒸汽夹套的反应釜内。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120-130℃,在此温度下维持反应50分钟,然后将反应产物降温至50℃再加入29.4份丙二醇助消泡剂、0.7份吐温-60分散剂,于40-50℃搅拌50分钟,得到PH=6.0浅黄色液体100份,其即为本发明产品。
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吉锦,未经朱吉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24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聚糖碘创烧伤敷料的制备
- 下一篇:潜在手印显现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