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合一”洗洁精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13019.3 | 申请日: | 199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97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9-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和 |
主分类号: | C11D1/86 | 分类号: | C11D1/86;C11D3/395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小林 |
地址: | 6216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合一 洗洁精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为洗涤织物用的洗涤组合物。特别是具有洗涤、漂白增白、杀菌柔软织物于一体的“三合一”洗洁精及其生产方法。
现有洗涤剂中一般功能较单一,不能满足日常生活中对洗涤织物要求具有多功能的需要。中国专利91100502.1公开了一种“高效消毒漂洗涤”,该剂具有洗涤、漂白和灭菌消毒的功能。该剂以次氯酸钠为基础原料,同磷酸盐、LAS等辅料在常温下融合调制而成。其缺点是在配制中添加了磷酸盐,相应具有一定的毒性,对环境有污染。而该剂不具有对织物增白、柔软的功能,所以洗涤出的衣物容易发硬影响外观和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含磷化物,将洗涤、漂白增白、杀菌柔软织物合为一体的“三合一”洗洁精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合一”洗洁精,其特点在于包含:
直链烷基苯磺酸铵 5~1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2~8%,
乙氧基醚硫酸钠 5~10%,
烷醇酰胺 1~5%,
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5%,
乙二醇硬脂酸酯 0.5~1.5%,
荧光增白剂 0.2~2%,
漂白剂和漂白活化剂 1~5%,
含氯消毒剂 1~3%,
以及PH调节剂、增稠剂、少许香料,余量为水,其中PH值调节剂加入量为使本洗洁精的PH值达到PH6~8.5,增稠剂加入量为使本洗洁精稠度达到大于或等于0.4Pa·S。本发明中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乙氧基醚硫酸钠具有洗涤、去污、乳化及分散作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具有去污、洗涤作用。烷醇酰胺为非离活性剂,具有较强的乳化、分散、增泡增稠作用。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乳化抗静电和使织物柔软的作用。乙二醇硬脂酸酯能起到产生珠光,使织物柔软、滑爽作用。荧光增白剂、漂白剂起到增白、漂白作用,漂白活化剂对漂白剂进行协调同增效。含氯消毒剂可杀灭织物中普通病菌。
本发明“三合一”洗洁精的生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水加热到70~80℃时,按配比加入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乙氧基醚硫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烷醇酰胺、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乙二醇硬脂酸,在恒温下搅拌1~2小时;
b、上述过程完成后,冷却到45~55℃时,加入荧光增白剂、漂白剂和漂白活化剂、含氯消毒剂,在恒温下搅拌20~40分钟;
c、冷却到20~35℃时加入香料,PH调节剂、增稠剂进行调整,至到PH值达到PH6~8.5,稠度达到等于或大于0.4Pa·S。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本发明通过各组份的配制,得珠光不透明性液体洗涤剂,本发明洗洁精不含磷化物,具有性能温和,无毒性,对环境无污染。本洗洁精集洗涤、漂白增白、杀菌柔软织物于一体,适宜于洗涤丝织品、毛料、床单等白色衣物,使洗后的衣物洁白、留香、柔软滑爽,富有弹性,并可杀灭多种病菌和微生物,防治大多数传染性皮肤病的传播,并可防止白色衣物泛黄。
本发明可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三合一”洗洁精,包括: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12%,
乙氧基醚硫酸钠 6%,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4%,
烷醇酰胺 2.2%,
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二基苄基氯化铵4%,
协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效的硅酸钠3%,
乙二醇硬脂酸脂 0.5%,
荧光增白剂 1.7%,
漂白剂采用含亚胺的过氧酸3%,
漂白活化剂采用四乙酰基乙二铵与壬酰氧基苯磺酸盐各一半配制液1%,
含氯消毒剂 3%
以及PH调节剂、增稠剂、少许香料,余量为水,其中本洗洁精的PH值为8.0,稠度为0.5~0.6Pa·S
其生产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水加热到75℃时,按上述配比加入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乙氧基醚硫酸钠、壬酚聚氧乙烯醚、烷醇酰胺、十二烷基二基苄基氯化铵、硅酸钠、乙二醇硬脂酸,在恒温下搅拌1.5小时;
b、冷却到50℃时,加入荧光增白剂、漂白剂和漂白活化剂、含氯消毒剂,恒温下搅拌0.5小时;
c、冷却到30℃时加入香料,PH调节剂、增稠剂进行调整,至到PH值达到8.0,稠度达到0.5~0.6Pa·S
实施例2、“三合一”洗洁精,包括: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7%,
乙氧基醚硫酸钠 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和,未经陈晓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30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步法制备硫氢化钠的方法
- 下一篇:有机磷类多杀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