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点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13088.6 | 申请日: | 1994-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47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松村政美;岩田俊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P5/04 | 分类号: | F02P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恺东,王忠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点火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触点内燃机点火装置,它在信号转子上的金属片接近或离开振荡电路的检测线圈时根据变化的振荡状态来进行点火时间检测,特别是涉及能够防止由从输出三极管的发热或干噪信号等所引起的振荡停止等误动作,而提高可靠性的内燃机点火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图2是用一部分电路方框图表示的一般内燃机点火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1是与内燃机(未图示)同步旋转的信号转子,沿着外周部分等间隔地突出设置与内燃机各气缸相对应的多个金属片1a。
2是与信号转子1相对而固定配置的振荡电路,由与通过信号转子1的旋转周期地接近或离开的金属片1a相对配置的检测线圈2a、连接在检测线圈2a的两端之间以形成并联共振电路的电容器2b、给检测线圈2a和电容器2b提供振荡能量的振荡能量供给电路2c所构成。检测线圈2a与金属片1a一起构成信号发生部,并装在配电器内。
3是检测振荡电路2的振荡状态并输出振荡信号c的振荡检测电路;4是放大振荡检测信号c的放大电路;5是由被放大的振荡检测信号c所驱动的输出三极管;6是,点火线圈,由输出三极管5的开闭来接通切断初级电流而在切断时在次级侧产生点火电压;7是对各电路2~4和点火线圈6进行供电的蓄电池。并且,点火火花塞(未图示)被连接到点火线线次级侧的一端上。
图3是用于说明一般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动作的时间图,(a)是金属片1a的接近和离开的时间;(b)是振荡电路2的输出信号b的振荡波形,TH是用于对振荡波形进行波形整形的比较电压;(c)是振荡检测信号c的波形;(d)是电火线圈6的初级电流波形;(e)是点火线圈6的初级电压e的波形。
图4是表示现有内燃机点火装置主要部分(配电器固定部分)的截面图,表示出包含检测线圈2a的信号发生部分和包含输出三极管5(参照图2) 的电子电路部分的各引线端子接连构造及其周边部分。
在图4中,21是缠绕检测线圈2a的铁心。22是装载电子电路部分的散热器,电容器2b、振荡能量供给电路2c、振荡检测电路3、放大电路4和输出三极管5被集成化来固定。
25是容纳检测线圈2a、铁心21和散热器22的框架状外壳,开口端由散热器22整体地封住,具有以下部分25a~25c。
25a是容纳包括检测线圈2a和铁心21的信号发生部的第一容纳部;25b是为了穿入检测线圈2a的引线而设在第一容纳部25a内壁上的空余部;25c是容纳电子电路部分即散热器22的第二容纳部,以容纳电容器2b、振荡电路3和输出三极管5。由此,第一容纳部25a和第二容纳部25c由整体的外壳25所构成。
26是整体地安装在外壳25上的端子板,在检测线圈2a插入第一容纳部25a之后,连接检测线圈2a的引线。27是从散热器22上的电子电路部分立设的中继引线,例如,通过在外壳25的开口部中同端子板26焊接起来,而同检测线圈2a电连接;28上密封外壳25的开口部和端子板26与中继引线27的连接部的垫圈。
外壳25内的空间部分填充树脂(未图示)以完全密封,或者如图4那样,不必全都注入树脂,仅通过周围的密封而使其内部空间保持原状。
在此,一边参照图2和图3,一边对一般的内燃机点火装置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a)所示那样,与内燃机的旋转同步旋转的信号转子1上的金属片1a相对于检测线圈2a反复地接近和离开。
另一方面,振荡电路2内的检测线圈2a和电容器2b,由从振荡能量供给电路2c所供给的振荡能量,在金属片1a离开时进行由振荡电路2的电路常数块定的强度的共振,生成图3(b)所示的振荡波形的输出信号b。而且,在金属片1a接近时,由检测线圈2a产生的多条磁通通过金属片1a,由于所产生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等,振荡电路2的振荡停止。其结果,图3(b)那样的振荡波形被输入振荡检测电路3。
振荡检测电路3,在振荡电路2的输出信号b的振荡强度成为预定的比较电压TH以上时,输出图3(c)那样的振荡检测信号。振荡检测信号c,在通过放大电路4而被放大之后,驱动输出三极管5导通或截止,如图3(d)那样,接通或切断点火线圈6的初级电流。
由此,在输出三极管5的截止(断开)时,如图3(e)那样,在点火线圈6的初级侧发生高电压的初级电压e,而且,把初级电压e升高的点火电压在次级侧发生了。其结果,由所控制的气缸的点火火花塞进出火花,以预定的时间进行点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30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带的热轧方法和热轧机
- 下一篇:无梭织带机电子提花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