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油机绳辫头的连接方法及其粘接剂无效
申请号: | 94113699.X | 申请日: | 1994-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8C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拥 |
主分类号: | E21B19/12 | 分类号: | E21B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永安 |
地址: | 124125***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机 绳辫头 连接 方法 及其 粘接剂 | ||
本发明属于一种连结方法,特别涉及于一种抽油机绳辫头的连接方法及其粘接剂。
目前,我国油田矿场上使用抽油机达千万台之多。每台抽油机上均有一条钢丝绳与地下抽汲设备连接,即“绳辫子”。多年来,固定钢丝绳两端绳辫头一直采用浇灌法,即:用烘炉将铅、锌、锡等有色金属熔化,同时,将钢丝绳穿入部分筒壁带倒齿的筒形头内,对绳头破股并退火和强酸处理,再将钢丝绳两端及筒形头加温,然后将熔化的铅、锌、锡等熔液灌入筒形头内,其结构见附图1所示,待冷却后方可装机使用。这种绳辫头最致命的缺点有两个:一是对钢丝绳头加温,导致其退火,加之用“强水”除锈,使其受到严重腐蚀,大大降低了钢丝绳的抗拉强度等硬性指标,使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二是以铅为主的有色金属强度低,时常装机后发生“脱帽”现象,严重时可导致十几万元的抽油机即时报废。此外,浪费能源和材料,工艺、设备复杂亦是其弊端。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弊端,提出一种抽油机绳辫头的连接方法,在常温下用一种由不饱和树脂配制而成的粘合剂对绳辫头进行连接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针对绳辫头的特定情况提出一种以不饱和树脂为主体的粘接剂。
本发明的绳辫头连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
将截好的钢丝绳穿入绳辫头内,用工具将其破股、弯曲,用清洗剂洗净钢丝绳与绳辫头,把弯曲后的绳头全部装入绳辫头内,最后将配制好的不饱和树脂粘接剂灌入其内,约10分钟自然固化。
本发明的绳辫头的不饱和树脂粘接剂主要是由不饱和树脂,过氧化苯钾铣和二甲基苯铵组成,或由不饱和树脂,10-50%过氧化环已酮和6-8%萘酸钴组成。其重量比分别为:
(1)不饱和树脂:过氧化苯钾铣∶二甲基苯铵=
100∶(3.5-4.5)∶(1.5-2.5)
(2)不饱和树脂:10-50%过氧环已酮:6-8%萘酸钴:
100∶(5-7)∶(3.5-4.5)
本发明的绳辫头粘接剂的最佳配合比为:
(1)100∶4∶2,
(2)100∶6∶4。
应用本发明的连接方法和粘接剂粘接成的绳辫头,经拉力试验其拉应力达到428.41N/mm2,并且不脱胶,不脱帽,比用现有技术制成的绳辫头的拉应力244.8N/mm2大一倍左右。按规定绳辫头的拉应力应为367.72N/mm2。用本发明的方法和粘接剂制成的绳辫头已大大超过规定的数值,并经油井装机现场试验百余日,钢丝绳已到老化程度时,而绳辫头未见脱开。
本发明的抽油机绳辫头的连接方法及其粘接剂的优点在于:
(1)工艺简单,适应性强;
(2)节约能源和材料;
(3)其拉应力大大超过规定的数值,安全可靠,方便耐久。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绳辫头剖视图;
在图1中:1钢丝绳,2筒形头,3倒齿形内壁,4铅、锌、锡等焊料。
实施例:
本发明的绳辫头采用不饱和树脂粘接剂(5)其成分和比例为不饱和聚酯树脂∶过氧化苯钾铣∶二甲基苯铵=100∶4∶2,将弯曲、清洗后的钢丝绳头(1)全部装入绳辫头筒(2)内,再将配制好的上述不饱和树脂粘接剂(5)灌入筒(2)内,10分钟后自然固化,经拉力试验,其拉应力为428.41N/m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拥,未经张国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36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键盘电脑设备
- 下一篇:单片机控制的硬盘记录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