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动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4113751.1 | 申请日: | 1994-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10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浅川和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特克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4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安装在每块线路板上,由使在线路板上构成的电路相互连接的一对连接器构成的活动型电连接器。
当使形成在车辆音频机构机芯(カオディオのメカデッキ)和主要印刷电路板等2张线路板上的电路相互连接时,往往存在2张线路板彼此不能很好对准的情况。尽管在一定程序上难以对准,但为了实现简单牢靠地相互连接,需要连接器本身在一定范围内处于可动状态的活动型电连接器。并且在2线路板间因振动冲击发生位置偏移时,也同样必需活动型电连接器。
如此活动型电连接器,也可考虑在线路板间用带状电缆等挠性电缆相互连接。然而,在活动范围在mm级情况下,例如象特开平4-3 70677号公报所公开那样,使用2个分离结构的罩壳(固定罩壳部分和活动罩壳部分),通过Z形构造的挠性端子使2个罩壳间得以连接,这样设计的活动型电连接器已达实用阶段。
但是,在上述已有的活动型电连接器中,由于一对连接器在插拔时在端子上产生太大的应力,所以端子或罩壳受损,为了防止端子间或端子和外部导体间短路,则必须在2个罩壳间设置规定活动范围的限止装置。在另一组固定及活动罩壳部分装着许多端子,所以难以相互稳定可靠地组装2个罩壳。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一种活动型电连接器,能易于规定活动范围,插拔时端子或罩壳不受损;而且制造组装简单、价格低廉、可靠性能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活动型电连接器通过有向里倾斜的横梁部分的端子将固定及活动罩壳部分彼此连接。从而,利用该倾斜横梁部分,赋与端子充分的挠性,同时,由于即使活动罩壳部分在平面上移动,端子也不会伸出罩壳以外,所以可解除与外部导体接触之忧。而且固定和活动罩壳部分在端子组装时先形成整体,待端子装好后再切断分离,上述构成使活动型电连接器的装配制作简单,且价格低廉。
图1是本发明活动型电连接器最佳实施例和对接连接器配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活动型电连接器的放大分解图;
图3是图2活动型电连接器的放大端面图以及剖视图;
图4是图2活动型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5是从图1对接连接器配合面看的主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活动型电连接器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使用本发明活动型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之间连接装置的剖视图。该连接装置具有本发明活动型电连接器(或插塞接头)10和对接连接器(或盖帽接头)100。
活动型电连接器10由固定在第1线路板20上的细长固定罩壳部分30和活动罩壳部分40以及2排端子50组成,2排端子50从两侧面彼此可移动地连接2个罩壳部分30、40。如下所述,理想的是,2个罩壳部分30、40用绝缘塑料材料模铸成整体,待装入端子50之后切断分开,彼此可移动。
线路板20具有最好以一定间距,如2mm形成的2排镀好的通孔22、24。该通孔22、24中插入从活动型电连接器10的固定罩壳部分30向下伸出的端子50之钎焊脚51。该钎焊脚由公知的方法作钎焊,与在线路板20表面形成的导电路径(运行)连接。
固定罩壳部分30大致呈矩形,在两侧形成由分离壁31构成的端子压入的收容槽32。在各端子收容槽32内,形成固定端子50的横沟33以及与上述横沟33平行且略大的凹部34。活动罩壳部分40是一种略呈矩形的构件,与固定罩壳部分30上方设有间隙,且平行配置。在该活动罩壳部分40上是有与固定罩壳部分30的端子收容槽32相对应的槽42以及用于固定的槽沟44。
端子50具有钎焊脚51、带刺的固定部分53、向里倾斜的略呈耳状的横梁部分54、在固定罩壳部分30的凹部34内伸出的限制器部分55、颈部56、引板状触头部分57以及压入活动罩壳部分40的横沟44内固定的固定部分58。如图所示,端子50略呈平板状,
由导电性金属板冲压成形(冲裁加工)。在钎焊脚51和颈部56,沿中心长度方向加工出条形凸起,可起加强筋作用。并且,虽然钎焊脚51和颈部56之间形成狭的空隙,但他们之间的连接通过向下向外延伸后再向内向上倾斜延伸的横梁部分54实现。从该横梁部分54的上端再加上颈部56的下方构成近似耳朵状,所以钎焊脚51和引板状触头57之间的有效长度增长了,以致赋与端子50充分的弹性乃至挠性。还有,倾斜形成横梁部分54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待后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特克公司,未经惠特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37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