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脑丸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4114002.4 | 申请日: | 199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5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03 |
发明(设计)人: | 于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夫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20;A61P4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南通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雷,周荣芳 |
地址: | 226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脑丸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及其生产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健康长寿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脑萎缩、老年痴呆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长寿。为此,诸多学者对其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众多的方法已应用于临床,但其效果尚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脑萎缩、老年痴呆症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复脑丸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复脑丸,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是:包括下列中药成份:天麻、水蛭、当归、川芎、赤芍。
各中药的重量成份是:
天麻 5-15% 水蛭 2-8%
当归 10-40% 川芎 10-40%
赤芍 15-35%。
一种复脑丸的生产工艺,取天麻、水蛭、当归、川芎、赤芍的成份混合泛丸,制成丸药。
混合泛丸时,各中药组份的重量配比是:
天麻 5-15% 水蛭 2-8%
当归 10-40% 川芎 10-40%
赤芍 15-35%。
本发明的产品用于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及预防,具有明显的疗效。本品能改善脑循环,特别脑微循环、提高脑细胞活力、调节脑的功能等。
病例1:
孔××女,68岁,干部,上海市人。
患有脑萎缩、两侧基底节脑梗塞。本来行走困难,自主能力差,服用复脑丸半年,病情大有好转,病人能独立行走,并能适当做些家务。
病例2:
吴××,男,62岁,工人,许昌市人。
患有脑萎缩,服用复脑丸三个月,病情大为好转,精神也好多了,已能独立行走。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取天麻、水蛭、当归、川芎、赤芍的成份各中药成份按下列重量组份混合泛丸,制成丸药;
天麻 10% 水蛭 5%
当归 30% 川芎 30%
赤芍 25%。
具体制作时,将上述各中药用直接粉碎法、乙醇提取法、水煎取汁法制成药粉、药液两种形态。然后起模,即先取一定量的药粉,加一定量的药汁搅拌均匀,制成软材(以手揉之成团、按之即散为度)18目制粒,20-22目筛去粗块,置包衣锅内,加药汁加药粉制成一定大小的母丸,40目筛去细粉,30目筛去粗块,即得丸模,在70℃以下干燥3小时。然后进行成型,即将一定大小的母丸置包衣锅内,喷药汁,以40-45Kg/100Kg的粉为度,加药粉加药汁需均匀分布,用量适中,并不断用手搓碎粉块、叠丸,并由里向外翻拌,使丸粒均匀增大,由于机器的转动使大粒集中在锅口,小粒集中于锅底,所以加粉时,应加在锅底附近,使小丸粘附药粉,缩小丸粒差。成型时加速成丸速度,严格控制滚动时间,加粒后滚动3-4分钟为宜,每次要适当增加用粉量,以不产生过多小丸为度,不断加药汁加粉,反复泛制,按规定过筛逐级分等,近成品时,用一定细度的药粉盖面,直至8目以上,6目以下为止。
成丸后还进行干燥、上光、灭菌处理,具体过程是:(1)干燥:将已泛制的湿丸80℃左右干燥,定时翻动,均匀干燥;(2)上光:将干燥后的丸药过8目、6目,取6目以下8目上的药丸80Kg左右置打光锅内,加入0.1-0.2%米心蜡滚动丸粒表面光亮即可。(3)灭菌:热压灭菌(120℃左右,15-20分钟)灭菌后置冷,入烘箱干燥1-2小时。另外也可待包装完成后用环氧乙烷灭菌。然后进行包装。
本品为口服制品,一般复脑丸每日服三次,每次四克。
实施例2:
泛丸制丸药时,各中药成份用量为:
天麻 14% 水蛭 3%
当归 35% 川芎 18%
赤芍 30%。
其余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泛丸制丸药时,各中药成份用量为:
天麻 10% 水蛭 8%
当归 21% 川芎 40%
赤芍 21%。
其余均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夫,未经于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4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氧化碳气发生剂
- 下一篇:电梯的吊索张力测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