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食用黄色素的提取精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94115225.1 | 申请日: | 199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9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03 |
发明(设计)人: | 寿庆华;王超英;郝金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教育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 |
代理公司: | 国内贸易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健 |
地址: | 550003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食用 黄色素 提取 精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天然色素的制取方法,特别是天然食用黄色素的提取和精制。
目前,各种经人工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已陆续投放市场并应用于生产中。各种野生资源也在不断被挖掘和研究。密蒙花(Buddieja officinalis Maxim)是生长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野生植物,其药用效果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能够清肝明目。当地居民很早就用此花来染制米饭和面食,所以此花俗称″染饭花″近几年有关密蒙花黄色素的研究及制备方法已有报导(CN1063295ACN1084865A)并有产品问世。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发现用其染制的食品,尤其是面食有色泽发暗,变绿,色素本身易吸潮结块等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充分利用野生密蒙花资源制备高质量的天然食用黄色素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原料预处理:用于的密蒙花为原料,先淘洗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粉状作浸提原料。
2.精制:将上柱液注入到大孔吸附树脂柱中,使其吸附于柱上,先用水洗脱杂质,再分别用5~35%和35~95%的乙醇溶液进行洗脱。收集第二次的乙醇溶液洗脱液,先进行减压浓缩,而后干燥即得最终产品密蒙花黄色素。
在精制过程中,若将第一次乙醇溶液的洗脱液也收集起来,进行减压浓缩和干燥,可以得到另一种色素产品---棕黄色素。
本发明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浸提剂用水,且加热至沸腾即止,时间短,能耗低,并且避免了过多杂质的溶出。在精制过程中只用水和稀乙醇进行洗脱,后处理过程简单,不存在溶剂残留的问题。在加上科学地控制操作条件,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在制取密蒙花黄色素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棕黄色素,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还适用于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黄色素及其精制处理。
本发明方法制取的色素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产品为粉状,纯度高、不吸潮、色价高。最大吸收波长为438±2nm;产品部分溶于水,易溶于50%的乙醇溶液,但产品经50%乙醇溶成浓溶液后,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毒理试验结果,密蒙花黄色素LD50>15g,棕黄色素LD50>20g,LD50大于未精制过的密蒙花黄色素,且经致畸致突变试验均证明食用安全无毒。用本发明方法精制提纯的栀子黄色素各项指标也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本发明方法生产的色素应用于实际生产(在糕点、饮料、糖果等食品生产中使用),证明效果优良,由于该色素的色价高,使用量比粗品大为减少,而且用于染制面食时,无发暗和绿变现象,受到使用厂家的欢迎。实施例一、
密蒙花200g,水洗后粉碎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4000ml蒸馏水(物料比1∶20)于电炉上加热,并下断搅拌煮沸后立即取下,趁热挤滤,滤液冷却至室温,然后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作上柱液。
用湿法将200g预处理好的D101型吸附树脂装入Φ2.5cm的层析柱中。然后用上柱液上柱使原料吸附于柱上,用1000ml蒸馏水洗脱杂质,洗脱速度为0.15ml/min再用25~35%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约2500ml最后用50~75%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约1000ml。
将25~35%的乙醇洗脱液用旋转蒸发仪进行减压浓缩,呈稠状,倒入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取下冷却研磨得棕黄色粉末约6g。
将50-75%的乙醇洗脱液静置后分离除去沉淀,再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稠状,倒入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发至干,取下冷却研磨得黄色粉末约4g。实施例二
取200g干栀子,粉碎后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2000ml蒸馏水于电炉上加热,并不断搅拌煮沸后取下挤滤,滤液冷却至室温,然后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作上柱液。
用湿法将200g预处理好的D101型吸附树脂装入Φ2.5cm的层析柱中,然后用上柱液上柱,使原料吸附于柱上,用1000ml蒸馏水洗脱杂质,洗脱速度为0.15ml/min再用25~35%的乙醇1000ml洗脱杂质,最后用50~75%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约1000ml。
将50~75%的乙醇洗脱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稠状,倒入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发至干,取下冷却研磨得棕黄色粉末约3.5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教育学院,未经贵州教育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52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厢门制锁开关装置
- 下一篇:聚酯与聚氯乙烯之染色选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