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抗肿瘤γ型干扰素突变体的制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94115586.2 | 申请日: | 1994-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31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2 |
发明(设计)人: | 侯云德;王晓鸣;陈望秋;丁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23 | 分类号: | C12N15/23;C12N15/63;C12N15/62;C12P21/02;A61K48/00;A61K38/21;A61P31/1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肿瘤 干扰素 突变体 制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类人工设计构建的新型、高效的抗肿瘤药物——人γ型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域融合蛋白的制作技术及其用途。这类突变体与母体分子比较,具有活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素,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经10多年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它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抗肿瘤治疗药物。迄今所知,人、小鼠、牛、马等哺乳动物的干扰素均有α、β、γ等三个型别。其中γ型干扰素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所以又称免疫干扰素。但是,临床治疗肿瘤的疗效却不如α型干扰素明显。
成熟的人γ型干扰素由143个氨基酸组成;含有较丰富的碱性氨基酸残基,其C末端有一多价阳离子区RKRKRS,C末端易受蛋白酶的降解而使C端不均一。人γ型干扰素的C端可缺失11个氨基酸,而其抗病毒活性不受影响。γ干扰素的活性型为二聚体。
许多肿瘤细胞表面富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它的配体除表皮生长因子(EGF)外,还包括α转化生长因子(TGF-α),痘苗病毒生长因子(VGF),Shope纤维瘤病毒生长因子(SVGF),粘液瘤病毒生长因子(MVGF)。属于EGF超家族的成员还有:肝素结合生长因子(HB-EGF),基膜素(Laminin),双性调节素(Amphiregulin),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结构域同源区,神经分化因子(NDF)凝血丝氨酸前体蛋白C(蛋白C)等。上述多肽具有相类似的结构:与EGF受体有高度亲和性,在EGF敏感细胞中引起丝裂效应。在其一级结构中有高度保守的6个Cys,第36和39位的Gly也是高度保守的。分子内部形成3个二硫键环。实验证明,TGF-α的第三环能与EGF竞争受体,并且阻断EGF对细胞增生的诱导,说明TGF-α的第三环具有与受体结合的功能,但无有丝分裂原活性(Nestor et al 1985 Biochem.Biophys.Res.Commun.129:226);同样,采用痘苗病毒19KD蛋白中与EGFC环的一段同源序列,也获得同样结果。Eppstein等(Nature 318:663,1985)也合成了TGF-α和痘苗病毒VVGF的C环,发现它们有与EGF结合的功能;Purchio等(Gene60:175,1987)将TGF-α的C环置换为VVGF的C环,结果TGF-α的活性不变;Heath等(PNAS 83:6367,1986)的部分实验也支持Nestor的结论,即EGF的C环具有与EGFR结合功能,但无有丝分裂原效应。但也有部分实验认为EGF的B环才是与EGFR结合的主要区段,C环只起辅助作用。(Komoriyaet等PNAS 81:1351,1984)。
本发明是在人γ型干扰素的C末端去除对其活性发挥非必需的11个氨基酸,与证明无致癌作用的痘苗病毒生长因子(HindIII C片段19KD蛋白)第三环的15个氨基酸连接,连接肽为Pro Gly Ile三肽。这一融合蛋白已证明具有较强的抗肿瘤细胞分裂活性。
采用类似的方法构建成小鼠γ型干扰素—小鼠EGF C环融合蛋白,在细胞水平和小鼠机体水平验证了这一抗肿瘤多肽的可靠性。
C端缺失11个氨基酸的人γ干扰素(IFN-γPGIL)突变体
IFN-γPGIL突变体的构建:
pγ为带有全长人γ型干扰素cDNA的表达质粒,载体为带有PRPL启动子和λcits857基因的pBV220。以EcoRI消化pBV220/IFN-γ,获得全长IFN-γcDNA,再以BglI和HinlI消化,获得0.43kd片段,后者含有HuIFN-γcDNA N′端132个氨基酸,再与编码Pro Gly Ile Leu的寡核苷酸序列连接,接TAG翻译终止密码子,后者含多酶切点。
人γ型干扰素母体cDNA的3′端序列及部分氨基酸序列:
397nt
AGT CAG ATG CTG TTT CGA GGT CGA AGA GCA TCC CAG TAA
132aa
Ser Gln Met Leu Phe Arg Gly Arg Arg Ala Ser Gln *
人γ型干扰素-PGIL(HuIFN-γ PGIL)突变体的部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
397nt
AGT CCG GGG ATS CTC TAG
132aa
Ser Pro Gly Ile Leu *
以上序列由酶切分析和DNA测序所证明。
HuIFN-γPGIL突变体的生物学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未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55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