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机无效
申请号: | 94116493.4 | 申请日: | 199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123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04 |
发明(设计)人: | 滨本正太郎;仁木茂;长泽敦氏;一色正男;小林洋一郎;池谷实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F24F13/00 | 分类号: | F24F13/00;F24F1/00;F24F3/14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机 | ||
1.一种空调机,具有热交换器、进气口、送风风扇和排气口,该热交换器具有由相互保持狭小间隔平行设置的多块热交换板构成的热交换片和贯穿该热交换片的热交换管;该进气口设置在前面和上面、吸入被空调处理的室内空气;送风风扇的截面呈圆形,用于将被空调的室内的空气导入该热交换器;该排气口将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到被空调处理的室内;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片具有前面热交换片部和后面热交换片部,在上述送风风扇的上部相连接地设置前面热交换片部和后面热交换片部,使其剖面基本呈倒V字形,将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设置在与前面进气口相对之处,同时,该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与上述送风风扇相对的面沿该送风风扇的圆周面形成弯曲部,并且该前面热交换片部的下端部位于上述送风风扇的下方向的投影面内,而且该下端部与上述后面热交换片部的下端部的连结线位于比上述送风风扇的中心轴更靠外侧的位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上设有多个缺口部,通过在这些缺口部弯折,形成上述弯曲部。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与上述后面热交换片部的分界部设有从被空调的室内的空气导入侧开始的缺口部,以该缺口部作为上述倒V字形的顶点,同时,在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上按指定间隔设有从被空调的室内的空气导出侧开始的多个缺口部,通过在这些前面热交换片部的缺口部弯折,形成上述弯曲部。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沿各个缺口部按同一角度弯折,形成上述弯曲部。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的传热效率比上述后面热交换片部的传热效率高。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的各热交换片板的相互间的间隔比上述后面热交换片部的各热交换片板的相互间的间隔要窄。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热交换管上,贯穿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的部分热交换管的内圆周面上形成沟槽。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片是将利用冲床模冲加工的具有与上述弯曲部一致的曲率的热交换片板保持狭小间隙平行地设置而形成的。
9.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热交换片上,具有在除了上述缺口部的周围的部分将一部分形成切口跷边的狭缝。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倒V字形的顶点下垂的垂线比与该垂线平行的通过上述送风风扇中心的中心线更位于热交换器的前面一侧,同时,上述垂线与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的夹角(α)小于上述垂线与上述后面热交换片部的夹角(β)(α<β)。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的热交换面积与上述后面热交换片部的热交换面积之比至少为2∶1。
12.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在被空调的室内的空气导入侧和导出侧设置两列热交换管的安装孔,上述热交换管,由多根弯曲成U字形的管构成,该各热交换管的一开口端从前述前面热交换片部的一端嵌插至导入侧的前述安装孔,其另一开口端则嵌插至导出侧的前述安装孔,并且,与各热交换管的开口端相同列的邻接的热交换管的开口端用U字形弯管接头连接起来。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风扇是扭斜式风扇。
14.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风扇是扭斜式风扇。
1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面热交换片部上没有缺口部,形成矩形。
1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装配到与上述进气口和上述排气口相接的机壳内,上述排气口是由机壳的一部分延长而形成的,连接上述前面热交换片部的下端部与后面热交换片部的下端部的连线与形成上述排气口的机壳的切线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64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并吖庚因衍生物的中间体
- 下一篇:直流电流传感器